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西医结合外科医学副高职称模拟考试系统(A6),更多中西医结合外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西医结合外科医学副高职称模拟考试系统(A6),更多中西医结合外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消食和胃兼解表的药物是
  A. 山楂 
  B. 神曲 
  C. 麦芽 
  D. 藿香 
  E. 苍术 
 
2.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当归的适应证
  A. 血虚证 
  B. 血瘀证 
  C. 痈疽疮疡 
  D. 肝肾阴虚津伤 
  E. 肠燥便秘 
 
3. [单选题]《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
  A. 天运不光明 
  B. 折寿而不彰 
  C. 内闭于九窍 
  D. 外壅于肌肉 
  E. 以上均不是 
 
4. [多选题]在内耳门处,与面听神经关系密切的动脉有
  A. 小脑后下动脉 
  B. 小脑前下动脉 
  C. 小脑上动脉 
  D. 大脑后动脉 
  E. 基底动脉 
 
5. [单选题]下列各项,说法错误的是
  A. 开窍药的功效主要是开窍醒神 
  B. 开窍药主要用于神识昏迷证 
  C. 开窍药的作用有凉开与温开之别 
  D. 开窍药为急救治标之品 
  E. 开窍药多制成丸散成药服用 
 
6. [单选题]患者,女,45岁。冲任虚损,崩漏下血,月经过多,淋沥不止,心悸头晕,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宜首选
  A. 当归 
  B. 赤芍 
  C. 阿胶 
  D. 熟地 
  E. 何首乌 
 
7. [单选题]“解表散邪”又“清热利湿”下列哪个方剂的治法
  A. 茵陈蒿汤 
  B. 葛根芩连汤 
  C. 栀子柏皮汤 
  D.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E. 麻黄升麻汤 
 
8. [单选题]人工呼吸可分为几类
  A. 徒手人工呼吸 
  B. 机械通气 
  C. 简易人工呼吸器 
  D. A+B两类 
  E. A+B+C三类 
 
9. [单选题]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所生成的是
  A. 元气 
  B. 宗气 
  C. 营气 
  D. 卫气 
  E. 元气 
 
10. [单选题]下列肿瘤中属恶性肿瘤的是
  A. 精原细胞瘤 
  B. 脂肪瘤 
  C. 乳腺腺瘤 
  D. 甲状腺腺瘤 
  E. 肝血管瘤 
 
11. [单选题]将猪的肝脏移植给人,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 超急性排斥反应 
  B. 急性排斥反应 
  C. 慢性排斥反应 
  D. 病人不愿接受 
  E. 手术技术尚不成熟 
 
12. [单选题]患者,男,20岁。阴囊结块,肿硬而冷,牵引睾丸疼痛,喜暖畏寒,苔白腻,脉弦紧。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 天台乌药散 
  B. 右归丸 
  C. 补中益气汤 
  D. 香连化滞丸 
  E. 附子理中汤 
 
13. [多选题]可用于绦虫病的药物是
  A. 使君子 
  B. 鹤草芽 
  C. 槟榔 
  D. 南瓜子 
  E. 雷丸 
 
14. [单选题]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
  A. 阳胜则阴病 
  B. 阳病治阴 
  C. 阴损及阳 
  D. 重阴必阳 
  E. 阴虚则阳亢 
 
15. [单选题]在五行生克关系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木克土 
  B. 火生土 
  C. 金生水 
  D. 金克木 
  E. 水克木 
 
16. [单选题]女性梗阻患者呕吐8天,血压90/75mmHg,血钾2.8mmol/L,pH7.5,应诊断为
  A. 呼吸性酸中毒 
  B. 呼吸性碱中毒 
  C. 代谢性酸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 
  E.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17. [单选题]关于气性坏疽的早期诊断不正确的是
  A. 肌肉丰富部位严重的损伤 
  B. 伤后3天左右局部出现异乎寻常的疼痛,红、热不明显,而肿胀发展迅速 
  C. 伤口流出黑色恶臭血性液体,周围皮肤有捻发音 
  D. 伤口内渗出液涂片发现大量白细胞,革兰阳性粗大杆菌很少 
  E. X线片显示肌群间存在气体 
 
18. [单选题]麝香内服一次剂量应是
  A. 0.03g~0.1g 
  B. 3g~5g 
  C. 0.01g~0.03g 
  D. 1g~3g 
  E. 0.5g~1g 
 
19. [单选题]厚朴的功效是
  A.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B.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C. 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D. 化湿解暑,止呕 
  E. 化湿解暑 
 
20. [单选题]食欲减退,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属
  A. 脾胃虚弱 
  B. 脾湿不运 
  C. 食积内停 
  D. 脾胃湿热 
  E. 肝胆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