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副高考试宝典中医耳鼻咽喉科医学副高职称在线题库冲刺(@5),更多中医耳鼻咽喉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副高考试宝典中医耳鼻咽喉科医学副高职称在线题库冲刺(@5),更多中医耳鼻咽喉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气相色谱法最适宜测定
  A. 不含有挥发性成分 
  B. 含有大分子又不能分解成分 
  C. 含有挥发性成分 
  D. 不能制成衍生物成分 
  E. 只含有无机成分 
 
2. [单选题]阳虚便秘,腰膝冷痛,最适宜的药物是( )
  A. 黑芝麻 
  B. 胡桃肉 
  C. 当归 
  D. 火麻仁 
  E. 肉苁蓉 
 
3. [单选题]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功效的药物是
  A. 荆芥 
  B. 防风 
  C. 香薷 
  D. 紫苏 
  E. 桂枝 
 
4.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是乌梅丸的主治证
  A. 寒格 
  B. 久利 
  C. 脏厥 
  D. 热利下重 
  E. 邪热伤阴 
 
5. [单选题]既能活血,又能行气的药物是
  A. 木香 
  B. 川芎 
  C. 三七 
  D. 丹参 
  E. 蒲黄 
 
6. [单选题]治疗少阳寒热的药宜选
  A. 黄连 
  B. 黄柏 
  C. 黄芩 
  D. 龙胆草 
  E. 栀子 
 
7. [单选题]断耳疮的辨证治疗原则是:
  A.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B.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C. 清热解毒,通利耳窍 
  D. 清热解毒,排脓止痛 
  E. 清热解毒,去腐消肿 
 
8.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与情志抑郁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心神失常 
  B. 肝气郁结 
  C. 脾失健运 
  D. 肺气壅滞 
  E. 肾精不足 
 
9. [单选题]大黄和虎杖均具有的功效是
  A. 活血,通便,解毒,止咳 
  B. 活血,利湿,解毒,止痛 
  C. 活血,通便,利湿,止血 
  D. 活血,解毒,通便,退黄 
  E. 活血,止痛,止痉,解毒 
 
10. [单选题]具有凉血解毒功效的药物是:( )
  A. 大黄 
  B. 芒硝 
  C. 芦荟 
  D. 火麻仁 
  E. 桃仁 
 
11. [单选题]黎某,51岁,高血糖病史6年,手足麻木2月余。诊见:口渴喜饮但量不多,疲乏,手足麻木,时有刺痛,下肢发凉,舌淡红,苔薄黄少津,脉缓细。应首选的方剂是
  A. 桂枝芍药知母汤 
  B.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C. 大建中汤 
  D. 黄芪桂枝五物汤 
  E. 小建中汤 
 
12. [单选题]槐花散的功用有
  A. 祛湿排脓 
  B. 清热解毒 
  C. 行气解郁 
  D. 疏风下气 
  E. 解表散邪 
 
13. [多选题]合理用药基本原则中的经济原则是指:( )
  A. 用药不滥 
  B. 方法简便 
  C. 有利于环境保护 
  D. 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E. 最大限度地降低中药材等卫生资源的消耗 
 
14. [多选题]山楂的适应证是
  A. 饮食积滞证 
  B. 疝气作痛 
  C. 产后瘀阻腹痛 
  D. 泻痢腹痛 
  E. 瘀滞胸胁痛 
 
15. [单选题]某女,38岁。慢性腹泻已5年有余。大便溏泻,日2~3次,纳呆,腹胀,四肢乏力,消瘦,舌淡苔白,脉细缓。临床诊断为
  A. 脾阳虚证 
  B. 脾气虚证 
  C. 大肠虚寒证 
  D. 寒湿困脾证 
  E. 以上都不是 
 
16. [单选题]下列药材除哪一项外均是地道药材
  A. 四川的附子 
  B. 辽宁的细辛 
  C. 云南的五味子 
  D. 河南的牛膝 
  E. 山东的阿胶 
 
17. [多选题]具有镇惊安神功效的药物是
  A. 朱砂 
  B. 磁石 
  C. 龙骨 
  D. 琥珀 
  E. 柏子仁 
 
18. [单选题]用败毒散治疗痢疾,属于
  A. 通因通用 
  B. 以泻代清 
  C. 增水行舟 
  D. 逆流挽舟 
  E. 提壶揭盖 
 
19. [单选题]芍药、五味子在小青龙汤中属
  A. 佐助药 
  B. 引经药 
  C. 佐制药 
  D. 调和药 
  E. 反佐药 
 
20. [单选题]李某,男,38岁,患痰饮病,症见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中有振水音,脘腹喜温畏冷,泛吐清水痰涎,饮入易吐,口渴不欲饮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食少,大便溏薄,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辨证应属
  A. 痰饮脾阳虚弱证 
  B. 痰饮饮留胃肠证 
  C. 悬饮邪犯胸肺证 
  D. 悬饮饮停胸胁证 
  E. 悬饮络气不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