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3临床微生物技术副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模拟题库(AJ3),更多临床微生物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3临床微生物技术副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模拟题库(AJ3),更多临床微生物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是
  A. 核酸 
  B. 衣壳 
  C. 壳粒 
  D. 包膜刺突 
  E. 包膜 
 
2. [单选题]下列不能引起败血症的细菌是
  A. 脑膜炎奈瑟菌 
  B. 表皮葡萄球菌 
  C. 淋病奈瑟菌 
  D. 化脓链球菌 
  E. 肺炎链球菌 
 
3. [单选题]关于血液中皮质醇浓度,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一般上午8时左右分泌最多,午夜0时最少 
  B. 一般上午8时左右分泌最多,下午8时最少 
  C. 一般上午10时左右分泌最多,下午6时最少 
  D. 一般上午10时左右分泌最多,午夜0最少 
  E. 无昼夜节律变化 
 
4. [单选题]NCCLSEP6-A文件用于评价
  A. 精密度 
  B. 线性 
  C. 准确度 
  D. 偏倚 
  E. 干扰作用 
 
5. [多选题]常用的菌种保存方法是
  A. 培养基保存法 
  B. 干燥保存法 
  C. 冷冻干燥保存法 
  D. 脱脂牛奶保存法 
  E. 转种保存法 
 
6. [单选题]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
  A. 蛋白胨 
  B. 氯化钠 
  C. 蒸馏水 
  D. 琼脂 
  E. 血液 
 
7. [单选题]下列属于假膜性肠炎的疾病是
  A. 肠伤寒 
  B. 肠结核 
  C. 阿米巴痢疾 
  D.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肠炎 
  E. 肠血吸虫病 
 
8. [单选题]能产生肠毒素并引起人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A. 炭疽芽胞杆菌 
  B. 蜡样芽胞杆菌 
  C. 白喉棒状杆菌 
  D. 肉毒梭菌 
  E. 幽门螺杆菌 
 
9. [单选题]最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细菌是
  A. 阪崎肠杆菌 
  B. 产气肠杆菌 
  C. 普通变形杆菌 
  D. 黏质沙雷菌 
  E. 肺炎克雷伯菌 
 
10. [单选题]肺炎病人痰标本为铁锈色,应考虑感染的细菌是
  A. 肺炎链球菌 
  B. 葡萄球菌 
  C. 肺炎克雷伯菌 
  D. 铜绿假单胞菌 
  E. 链球菌 
 
11. [单选题]从功效函数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A. 特异性 
  B. 假失控概率 
  C. 在控预测值 
  D. 失控预测值 
  E. 效率 
 
12. [单选题]立克次体感染人类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患者分泌物 
  B. 家禽排泄物 
  C. 节肢动物叮咬 
  D. 哺乳动物排泄物 
  E. 粪-口途径 
 
13. [单选题]婴儿计划免疫,下列哪项正确
  A. 2个月开始服脊髓灰质炎糖丸 
  B. 2~3个月接种卡介苗 
  C. 4~5个月注射麻疹疫苗 
  D. 6~8个月注射白百破疫苗 
  E. 8~10个月注射乙脑疫苗 
 
14. [单选题]下列可用来评估方法的准确度的试验是
  A. 干扰试验 
  B. 重复试验 
  C. 回收试验 
  D. 方法比对 
  E. 线性评价 
 
15. [单选题]显微镜凝集试验常用于
  A. 回归热疏螺旋体 
  B. 奋森疏螺旋体 
  C. 雅司螺旋体 
  D. 梅毒螺旋体 
  E. 钩端螺旋体 
 
16. [单选题]一男性患者出现发热,一侧腮腺和睾丸肿大,其最可能感染的病原是
  A. 麻疹病毒 
  B. 副流感病毒 
  C. 疱疹病毒 
  D. 腺病毒 
  E. 腮腺炎病毒 
 
17. [单选题]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细菌是
  A. 大肠埃希菌 
  B. 无芽胞厌氧菌 
  C. 链球菌 
  D. 变形杆菌 
  E. 白色念珠菌 
 
18. [单选题]标本接收或拒收标准,不正确的是
  A. 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关键之一 
  B. 实验室应处理收到的所有标本,并发结果报告 
  C. 规定合适的标本类型、标本量、运送条件 
  D. 不应接收或处理缺乏正确标识的标本 
  E. 被检物质不稳定,并且标本不可替代或很重要时,可以先进行标本处理 
 
19. [多选题]酶免疫技术中常用的辣根过氧化酶的特点
  A. 纯化方法简单 
  B. 是一种复合酶 
  C. ELISA中常用的供氢体底物为邻苯二胺、四甲基联苯胺和ABTS 
  D. 它是一种糖蛋白 
  E. 分子量约44kD 
 
20. [单选题]质量控制目的是
  A. 检测分析过程中的误差 
  B. 控制与分析无关的某个环节 
  C. 特异性 
  D. 降低运行成本 
  E. 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