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职称考试宝典2023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资格考试模拟试卷(AJ3),更多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职称考试宝典2023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资格考试模拟试卷(AJ3),更多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患者男,35岁。突发咳嗽,咯痰黄稠,进而咯铁锈色痰,呼吸气促,高热不退,胸膈痞满,按之疼痛,口渴烦躁,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洪数。其中医治法是
  A.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B. 清热化痰,宽胸止咳 
  C. 清热解毒,化痰开窍 
  D. 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E. 解表散寒,清泄里热 
 
2. [单选题]违反法律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依据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E.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3. [单选题]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是
  A. 臣药 
  B. 佐助药 
  C. 君药 
  D. 使药 
  E. 反佐药 
 
4. [单选题]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若自汗出,治宜
  A. 白虎汤 
  B. 白虎加人参汤 
  C. 大承气汤 
  D. 大柴胡汤 
  E. 以上均不是 
 
5. [单选题]下列对于诊断肝气郁结证最无意义的是
  A. 少腹胀痛 
  B. 情志抑郁 
  C. 视物模糊 
  D. 咽部有异物感 
  E. 胸胁胀痛 
 
6. [单选题]患者,女,38岁。肾病综合征,苔薄白,脉沉细。用玉米须治疗,玉米须的煎服方法正确的是
  A. 泡服 
  B. 冲服 
  C. 包煎 
  D. 煎汤代水 
  E. 先煎 
 
7. [单选题]有关甲亢的病因目前公认的是
  A. 与心理因素有关 
  B. 与环境有关 
  C. 与肌体受伤有关 
  D. 与自身免疫有关 
  E. 与社会因素有关 
 
8. [单选题]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时的心电图改变为
  A. QRS波群增宽>0.12s 
  B. P-R间期>0.12s 
  C. P-R间期<0.20s 
  D. P-R间期>0.20s 
  E. P-R间期逐渐延长 
 
9. [单选题]吴茱萸汤和理中丸两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 人参 
  B. 干姜 
  C. 大枣 
  D. 白术 
  E. 吴茱萸 
 
10. [单选题]由国家特定的专门机关对违法者依其应负的法律责任所给予的惩罚措施是
  A. 违法主体 
  B. 责任行为 
  C. 民事行为 
  D. 法律后果 
  E. 法律制裁 
 
11. [单选题]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热的机制是
  A.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B. 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 
  C. 皮肤散热减少 
  D. 变态反应 
  E.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 
 
12. [单选题]下列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报告管理的是
  A. 流脑 
  B. 人禽流感 
  C. 菌痢 
  D. 伤寒 
  E. AIDS 
 
13. [单选题]痔疮肿痛出血,首选的药物是
  A. 白茅根 
  B. 侧柏叶 
  C. 白及 
  D. 槐花 
  E. 冬葵子 
 
14. [单选题]身体一半出汗,另一半无汗属于
  A. 热汗 
  B. 半身汗出 
  C. 亡阳之汗 
  D. 自汗 
  E. 绝汗 
 
15. [单选题]新斯的明的主要作用是
  A. 直接作用受体 
  B. 影响递质的储存 
  C. 影响递质的代谢 
  D. 影响递质的释放 
  E. 影响递质的生物合成 
 
16. [单选题]培养儿童自制力的关键时期是
  A. 2~3岁 
  B. 5~7岁 
  C. 学龄前期 
  D. 学龄中期 
  E. 学龄后期 
 
17. [单选题]病人表现为假神,主要是由于
  A. 气血不足,精神亏损 
  B. 机体阴阳严重失调 
  C. 脏腑虚衰,功能低下 
  D. 精气衰竭,虚阳外越 
  E. 阴盛于内,格阳于外 
 
18. [单选题]"望色十法"中,能预测生死的是
  A. 浮沉 
  B. 散抟 
  C. 微甚 
  D. 清浊 
  E. 泽夭 
 
19. [单选题]可降低发热者和正常人体温的药物是
  A. 阿司匹林 
  B. 普萘洛尔 
  C. 氯丙嗪 
  D. 吲哚美辛 
  E. 金刚烷胺 
 
20. [单选题]既能够治疗肺胃出血,又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药物是
  A. 白茅根 
  B. 生地黄 
  C. 仙鹤草 
  D. 白及 
  E. 血余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