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中级职称考试宝典营养学中级卫生技术考试模拟题(@8),更多营养学中级职称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中级职称考试宝典营养学中级卫生技术考试模拟题(@8),更多营养学中级职称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最常见的营养性疾病是
  A. 缺铁性贫血 
  B. 肥胖 
  C. 糖尿病 
  D. 高脂血症 
  E. 痛风 
 
2. [单选题]能引起"醉酒症状"的是
  A. 砷中毒 
  B. 锌中毒 
  C. 亚硝酸盐中毒 
  D. 赤霉病麦中毒 
  E. 毒蕈中毒 
 
3. [单选题]心肌梗死的营养治疗原则是( )。
  A. 增加总能量摄入 
  B. 增加水分摄入 
  C. 高蛋白高脂膳食 
  D. 限制总能量和脂类摄入 
  E. 限制膳食纤维摄入 
 
4. [单选题]大豆蛋白可为慢性肝炎患者提供良好蛋白质的原因为
  A. 产氨较多 
  B. 含赖氨酸较多 
  C. 含蛋氨酸较多 
  D. 含支链氨基酸较多 
  E. 引起血氨升高 
 
5. [单选题]街头烤羊肉串,是将小块羊肉串在铁钎上,直接在炭火上烤制,这种羊肉串中含量较高的有
  A. 黄曲霉毒素 
  B. 苯并(a)芘 
  C. 氯丙醇 
  D. 丙烯酰胺 
  E. 二噁英 
 
6. [单选题]下列饮食中属于治疗膳食的是
  A. 高蛋白膳食 
  B. 低脂膳食 
  C. 忌碘饮食 
  D. 氮平衡饮食 
  E. 半流质饮食 
 
7. [单选题]牛奶中最主要的致敏成分是
  A. 乳清蛋白 
  B. 酪蛋白 
  C. 卵球蛋白 
  D. 旷乳球蛋白 
  E. β-乳球蛋白 
 
8. [单选题]不属于有毒动植物中毒的是
  A. 毒蕈中毒 
  B. 四季豆中毒 
  C. 发芽马铃薯中毒 
  D. 霉变甘蔗中毒 
  E. 河豚毒素中毒 
 
9. [单选题]下列关于细菌性食物中毒叙述正确的是
  A. 多发于春季 
  B. 中毒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 
  C. 以感染型为主 
  D. 病死率较高 
  E. 均能引起胃肠道症状 
 
10. [单选题]下列哪种不是富含支链氨基酸的食物( )。
  A. 鸡蛋 
  B. 活鱼 
  C. 鸭 
  D. 牛奶 
  E. 黄豆 
 
11. [单选题]对于一般孕妇而言,整个妊娠期母体体重约增加
  A. 8~10kg 
  B. 5~16kg 
  C. 16~18kg 
  D. 18~20kg 
  E. 20~22kg 
 
12. [单选题]有些人煮稀饭为了增加其黏稠性而加碱,这种烹调方法损失最多的营养素是( )。
  A. 蛋白质 
  B. 脂肪 
  C. 糖类 
  D. 维生素 
  E. 无机盐 
 
13. [单选题]下列情况属于负氮平衡的是
  A. 摄入氮与排出氮相等 
  B. 摄入氮小于排出氮 
  C. 摄入氮大于排出氮 
  D. 尿氮加粪氮与排出氮相等 
  E. 摄入氮小于代谢氮 
 
14. [单选题]可以减轻或消除胆囊炎症状的膳食是
  A. 低脂膳食 
  B. 高纤维膳食 
  C. 低苯丙氨酸膳食 
  D. 低嘌呤膳食 
  E. 低热能膳食 
 
15. [单选题]与癞皮病发生有关的是
  A. 烟酸 
  B. 核黄素 
  C. 硫胺素 
  D. 生物素 
  E. 钴胺素 
 
16. [单选题]烟酸当量计算正确的是
  A. 烟酸当量(mg)=烟酸(mg)+1/60色氨酸(mg) 
  B. 烟酸当量(mg)=烟酸(mg)+1/30色氨酸(mg) 
  C. 烟酸当量(mg)=烟酸(mg)+1/60缬氨酸(mg) 
  D. 烟酸当量(mg)=烟酸(mg)+1/30缬氨酸(mg) 
  E. 烟酸当量(mg)=烟酸(mg)+1/40色氨酸(mg) 
 
17. [单选题]对肠外营养液持续性输注法表述错误的是
  A. 采用此法时胰岛素的分泌较平稳 
  B. 采用此法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较小 
  C. 采用此法时血糖值较平稳 
  D. 采用此法时常出现高钠血症 
  E. 采用此法时常出现脂肪肝和肝肿大 
 
18. [单选题]限制性氨基酸的存在,可使机体( )。
  A. 蛋白质的吸收受到限制 
  B. 蛋白质提供热能受到限制 
  C. 机体氮平衡受到限制 
  D. 蛋白质分解代谢受到限制 
  E. 合成组织蛋白质受到限制 
 
19. [单选题]下列疾病不是由于营养过剩引起的是
  A. 糖尿病 
  B. 痛风 
  C. 肥胖 
  D. 高胆固醇血症 
  E. 佝偻病 
 
20. [单选题]人体在休息状态下60%的能量来源于
  A. 体内碳水化合物 
  B. 肝糖原 
  C. 体内脂肪 
  D. 体内蛋白质 
  E. 肌糖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