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正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急救护理学医学高级职称(正高)历年真题试卷(B0),更多急救护理(正高)主任护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正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急救护理学医学高级职称(正高)历年真题试卷(B0),更多急救护理(正高)主任护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压力支持通气的特点包括( )
  A. 减少呼吸功 
  B. 易与呼吸机同步 
  C. 病人可通过自主呼吸和调节压力支持水平锻炼呼吸肌 
  D. 属完全性呼吸支持 
  E. 潮气量由呼吸机控制 
 
2. [多选题]心脏骤停后的药物应用,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 )
  A. 阿托品是首选药物 
  B. 紧急情况下所有药物均可从气道内给药 
  C. 肾上腺素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 
  D. 碳酸氢钠应慎用,至少在心肺复苏最初的15~20分钟内应慎用 
  E. 利多卡因适用于除颤和给予肾上腺素后仍表现为室颤或无脉性室速者 
 
3. [多选题]大咯血患者手术指征为( )
  A. 咯血>600ml/12h 
  B. 一次咯血>200ml且24h反复发生 
  C. 单有大咯血窒息史 
  D. 肺癌晚期 
  E. 出血部位难以确定者 
 
4. [多选题]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毒物有 ( )
  A. 一氧化碳 
  B. 亚硝酸盐 
  C. 苯胺 
  D. 硝基苯 
  E. 毒蕈 
 
5. [多选题]低颅压可见于以下哪些情况 ( )
  A. 颅内感染 
  B. 脑瘤 
  C. 脱水 
  D. 低血压性休克 
  E. 脑脊液漏 
 
6. [多选题]抢救急性肾衰竭时,肾脏保护应用的药物有( )
  A. 甘露醇 
  B. 呋塞米 
  C. 多巴胺 
  D. 去甲肾上腺素 
  E. 肾上腺素 
 
7. [多选题]引起瘫痪的原因有( )
  A. 颅内疾病如脑出血 
  B. 重度脑挫裂伤 
  C. 脊髓疾病 
  D. 多发性肌炎 
  E. 癔症 
 
8. [多选题]下列哪项是非要素膳的特点 ( )
  A. 膳食残渣多 
  B. 以整蛋白质和蛋白质游离物为氮源 
  C. 刺激性大 
  D. 使用方便 
  E. 口感较差 
 
9. [多选题]不适当的吸痰会造成( )
  A. 缺氧 
  B. 低血压 
  C. 心律失常 
  D. 气管黏膜受损 
  E. 交叉感染 
 
10. [多选题]颅内压由( )组成
  A. 脑组织 
  B. 纤维组织 
  C. 脑脊液 
  D. 颅内血管容量 
  E. 肌肉组织 
 
11. [多选题]营养不良可分为轻、中、重三种程度,其简易评定方法主要参数包括( )
  A. 体重 
  B. 上臂肌围与三头肌皮褶厚度 
  C. 白蛋白与转铁蛋白 
  D. 淋巴细胞总数 
  E. 迟发性超敏反应 
 
12. [多选题]腹膜刺激症群表现为
  A. 腹痛 
  B. 腹部反跳痛 
  C. 腹胀 
  D. 腹部压痛 
  E. 腹壁肌紧张 
 
13. [多选题]降低颅内压的治疗措施有( )
  A. 过度通气治疗 
  B. 利尿脱水治疗 
  C. 高压氧治疗 
  D. 脑脊液引流 
  E. 手术减压 
 
14. [多选题]骨盆骨折可有以下哪些临床表现 ( )
  A. 骨盆变形 
  B. 尿外渗 
  C. 皮下血肿 
  D. 骨盆挤压试验阳性 
  E. 休克 
 
15. [多选题]循环系统监护包括 ( )
  A. 临床观察 
  B. 动脉血压的监测 
  C. 中心静脉压 
  D. 血流动力学监测 
  E. 心电监护 
 
16. [多选题]多发伤后以下可致死的病因中,通过急救可逆转的有 ( )
  A. 呼吸道堵塞 
  B. 低血容量性休克 
  C. 张力性气胸 
  D. 心脏骤停 
  E. 严重脑干损伤 
 
17. [多选题]在护理昏迷患者中,应注意哪些患者不易搬动,以免造成呼吸心脏停搏( )
  A. 昏迷状态伴有窒息 
  B. 严重出血、休克 
  C. 脑疝形成 
  D. 已并发坠积性肺炎 
  E. 安眠药中毒 
 
18. [多选题]可引起瞳孔缩小的毒物包括
  A. 有机磷 
  B. 吗啡类 
  C. 巴比妥类 
  D. 一氧化碳 
  E. 酒精 
 
19. [多选题]现场急救第一个参与救护者是 ( )
  A. 伤病者 
  B. 急诊医生 
  C. 家属 
  D. 急诊护士 
  E. 第一目击者 
 
20. [多选题]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
  A. 通气功能障碍 
  B.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C. 弥散障碍 
  D. 氧耗量增加 
  E. 重度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