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人体之气的运动称为( )。
A. 升降出入
B. 气机
C. 气化
D. 气机调畅
2. [单选题]金元四大家中,倡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是( )。
A. 刘元素
B. 朱震亨
C. 张子和
D. 李果
3. [单选题]治疗气、血、痰、火、湿、食之六郁证,最宜选用的方剂是( )。
A. 桂枝茯苓丸
B. 越鞠丸
C. 清气化痰丸
D. 失笑散
4.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的相生关系( )。
A. 肾水滋肝木
B. 肾阳温脾土
C. 脾土助肺金
D. 肝木养心火
5. [单选题]泄泻的病位主要在( )。
A. 肠
B. 脾
C. 胃
D. 肝
6. [单选题]《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虚里是( )。
A. 心之大络
B. 胃之大络
C. 脾之大络
D. 肺之大络
7. [单选题]“水火不济”反映的是( )两脏间的平衡失调。
A. 肝与肾
B. 脾与心
C. 心与肾
D. 心与肝
8. [单选题]外伤所致的肌肤破损,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为破伤风,这属于发病类型中的( )。
A. 继发
B. 伏而后发
C. 复发
D. 徐发
9. [单选题]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 )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A. 六腑
B. 经络
C. 五脏
D. 奇恒之腑
10. [单选题]解表剂适用于除( )以外的各种病证。
A. 风温初起
B. 外感风寒
C. 麻疹已透
D. 疮疡初起
1.正确答案 :B
解析:气的运动,称作气机。人体之气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到,时刻激发和推动着人体各脏腑组织的生理活动。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可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气机的升降出入,对于人体生命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只有在不同生理活动中,才能得以具体体现。
2.正确答案 :B
解析:朱震亨又名朱丹溪,是“滋阴派”,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3.正确答案 :B
解析:越鞠丸主治气、血、痰、火、湿、食之六郁证。
4.正确答案 :B
解析: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用五行相生理论解释为:①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②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③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④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⑤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
5.正确答案 :B
解析:泄泻的主要病变在脾胃与大小肠,病变主脏在脾,脾失健运是关键。外感湿邪,困阻脾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情志失调,致肝气郁结,从而横逆犯胃;素体脾胃虚弱;年老、久病、房劳使肾阳虚衰,不温脾阳;以上都是在损伤脾胃的基础上致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而致泄泻。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6.正确答案 :B
解析:《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
7.正确答案 :C
解析:“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心肾既交,水火既济。”
8.正确答案 :B
解析:伏而后发,是指感受邪气后,病邪在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或在诱因的作用下,过时而发病。这种发病形式多见于外感性疾病和某些外伤。外感性疾病多见于感受温热邪气所形成的“伏气温病”等。外伤所致的肌肤破损,经过一段时间后,发为破伤风、狂犬病等亦属伏而后发。伏而后发形成的机理多是由于当时感邪较轻,或外邪入侵时正气处于内敛时期,而邪气处于机体较浅部位,因而正邪难以交争,邪气得以伏藏。伏邪发病时,病情一般较重且多变。
9.正确答案 :C
解析:整体性是指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及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首先,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是由许多执行不同机能的组织和器官所组成。由于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有机联系,从而形成了人这个整体。此外,中医整体观认为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以五脏为中心,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而人的精神和形体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精神依附于形体而存在,是形体的产物,但对形体也可发生反向作用。
10.正确答案 :C
解析:解表剂适用于外感病症或疾病的初起阶段。故此题应选C。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jqdgp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