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级历年考试真题试卷(U5),更多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级历年考试真题试卷(U5),更多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气味芳香,成分易挥发药物的用法是
  A. 先煎 
  B. 后下 
  C. 另煎 
  D. 布包煎 
  E. 烊化兑服 
 
2. [单选题]《素问·上古天真论》"其知道者"的"道"是指
  A. 阴阳之道 
  B. 事物法则 
  C. 自然规律 
  D. 养生之道 
  E. 伦理道德 
 
3. [单选题]安宫牛黄丸的功用是
  A. 清热解毒,开窍安神 
  B. 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C. 开窍定惊,清热化痰 
  D. 化浊开窍,清热解毒 
  E. 清热开窍,息风止痉 
 
4. [单选题]具有祛风胜湿止痛功效的药组是
  A. 防风、独活、白薇 
  B. 藁本、紫苏、防风 
  C. 防风、羌活、藁本 
  D. 白芷、紫苏、桂枝 
  E. 羌活、香薷、桂枝 
 
5. [单选题]局部麻醉中出现高热抽搐时,应采取的积极措施是( )。
  A. 立即吸氧 
  B. 保持呼吸道通畅 
  C. 静脉注射硫喷妥钠 
  D. 积极头部物理降温 
  E. 以上都是 
 
6. [单选题]"医家五戒十要"的作者是
  A. 李时珍 
  B. 张杲 
  C. 叶天士 
  D. 陈实功 
  E. 孙思邈 
 
7. [单选题]脓汁黏稠有粪臭味是感染了( )。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链球菌 
  C. 大肠杆菌 
  D. 绿脓杆菌 
  E. 变形杆菌 
 
8. [单选题]回阳救急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A. 生附子 炒白术 
  B. 生白术 制半夏 
  C. 熟附子 五味子 
  D. 桂枝 陈皮 
  E. 干姜 麝香 
 
9. [单选题]关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下列情况不需外科手术治疗的是( )。
  A. 胃十二指肠瘢痕性幽门梗阻 
  B.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腹腔污染严重 
  C. 溃疡恶变 
  D. 36岁的男性病人,因十二指肠溃疡引起剧烈腹痛 
  E. 以上都不是 
 
10. [单选题]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是
  A. 《伤寒舌鉴》 
  B. 《舌苔统志》 
  C. 《彩图辨舌指南》 
  D. 《敖氏伤寒金镜录》 
  E. 《伤寒观舌心法》 
 
11. [单选题]具有温脾开胃摄唾,暖肾固精缩尿功效的药物是
  A. 山药 
  B. 补骨脂 
  C. 胡芦巴 
  D. 杜仲 
  E. 益智仁 
 
12. [单选题]同样是哮喘病,针对不同的患者,所采取的治疗可不同。其理论依据是
  A. 辨证而治 
  B. 同病异治 
  C. 辨证论治 
  D. 异病同治 
  E. 辨病而治 
 
13. [单选题]"无论至于何处,遇男遇女,贵人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利益……"出自
  A. 《纪念白求恩》 
  B. 《阁逻迦集》 
  C. 《希波克拉底誓言》 
  D. 《广济医刊》 
  E. 《迈蒙尼提斯祷文》 
 
14. [单选题]既能杀虫止痒、燥湿,又能温肾壮阳的药物是
  A. 雄黄 
  B. 硫黄 
  C. 蛇床子 
  D. 白矾 
  E. 蟾酥 
 
15. [单选题]全舌青紫的主病是
  A. 瘀血阻于某局部 
  B. 全身性血行瘀滞 
  C. 某些食物中毒 
  D. 热盛伤津 
  E. 阴寒内盛 
 
16. [单选题]血液流行不畅,最主要的是
  A. 脾不健运 
  B. 心阳不振 
  C. 肺气不宣 
  D. 脾不统血 
  E. 三焦气化失司 
 
17. [单选题]下列有关丙型肝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只能通过输血传播 
  B. 抗-HCV属保护性抗体 
  C. 黄疸发生率较高 
  D. 极易演变为慢性 
  E. 急性期的治疗不应使用干扰素 
 
18. [单选题]风寒表证的特征是
  A. 发热轻而恶风 
  B. 恶寒重发热轻 
  C. 发热重恶寒轻 
  D. 恶寒发热交替 
  E. 但发热不恶寒 
 
19. [单选题]关于股管的解剖,下列错误的是( )。
  A. 股管是一个狭长的漏斗形间隙,内有精索和子宫圆韧带通过 
  B. 股管的上口为股环 
  C. 股管的下口为卵圆窝 
  D. 股环的前缘为腹股沟韧带,后缘为耻骨梳韧带 
  E. 以上都不是 
 
20. [单选题]以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为主要表现的证候是
  A. 太阳中风证 
  B. 太阳伤寒证 
  C. 阳明经证 
  D. 少阳病证 
  E. 阳明腑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