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微生物检验技术副高真题题库(S6),更多微生物检验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志贺菌引起的菌痢典型的临床表现是
  A. 大小便失禁 
  B. 腹痛 
  C. 里急后重 
  D. 黏液脓血便 
  E. 发热 
 
2. [单选题]下列不是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检验步骤的是
  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LT 
  B.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ST 
  C. 双向琼脂扩散试验检测LT 
  D. 家兔结肠袢试验检测ST 
  E. 乳鼠灌胃试验检测ST 
 
3. [单选题]与引起斑疹伤寒的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的细菌是
  A. 伤寒沙门菌 
  B.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C. 福氏志贺菌 
  D. 变形杆菌 
  E. 乳酸杆菌 
 
4. [单选题]朊粒的分子结构组成成分包括
  A. 蛋白质 
  B. RNA 
  C. DNA 
  D. 少量肽聚糖 
  E. 大量磷壁酸 
 
5. [单选题]肠杆菌科常用的培养基KIA属于
  A. 础培养基 
  B. 营养培养基 
  C. 鉴别培养基 
  D. 选择培养基 
  E. 特殊培养基 
 
6. [单选题]可引起人畜共患病的螺旋体是
  A. 钩端螺旋体 
  B. 回归热螺旋体 
  C. 梅毒螺旋体 
  D. 奋森螺旋体 
  E. 伯氏疏螺旋体 
 
7. [单选题]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 溶脲脲原体 
  B. 沙眼衣原体 
  C. 性病淋巴肉芽肿衣原体 
  D. 杜克嗜血杆菌 
  E. 白假丝酵母菌 
 
8. [单选题]血平板上形成双溶血环的细菌是
  A. 产气荚膜梭菌 
  B. 肉毒梭菌 
  C. 炭疽芽孢杆菌 
  D. 白喉棒状杆菌 
  E. 鼠疫耶氏菌 
 
9. [单选题]关于血培养的运送和处理.下列哪一点是错误的
  A. 血培养抽取后,立即送到微生物实验室 
  B. 如不能立即送往实验室,置4℃冰箱冷藏 
  C. 如不能立即送往实验室,置35~37℃孵箱中 
  D. 如暂不能立即送往实验室,可放室温保存 
  E. 实验室接受到培养瓶,应立即置35~37℃孵箱或血培养仪中 
 
10. [单选题]细胞壁中含脂类最多的病原菌是
  A. 白喉棒状杆菌 
  B. 结核分枝杆菌 
  C. 空肠弯曲菌 
  D. 副溶血性弧菌 
  E. 放线菌 
 
11. [多选题]有关"产气荚膜梭菌"的叙述,哪几项是正确的:
  A. 革兰阳性粗大杆菌 
  B. 重要生化特性之一是汹涌发酵 
  C. 致病条件仅见于深而窄的伤口 
  D. 具有强大的侵袭力 
  E. 是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 
 
12. [多选题]减毒活疫苗优于灭活疫苗的原因主要有:
  A. 可在体内繁殖 
  B. 只需接种一次 
  C. 免疫原性好 
  D. 免疫力维持时间长 
  E. 易保存和运输 
 
13. [单选题]恙虫病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是
  A. 虱 
  B. 螨 
  C. 蜱 
  D. 蚤 
  E. 蚊 
 
14. [单选题]为了从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到单个菌落,应将标本接种到
  A. 液体培养基中 
  B. 半固体培养基中 
  C. 固体培养基中 
  D. 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中 
  E. 高渗透压培养基中 
 
15. [单选题]一般不易着色,一旦着色后能抵抗酸性酒精脱色的细菌是:
  A. 革兰阴性杆菌 
  B. 革兰阳性球菌 
  C. 芽胞菌 
  D. 分枝杆菌 
  E. 抗酸阴性菌 
 
16. [单选题]有关质粒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因 
  B. 为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C. 具有自我复制、传给子代的特点 
  D. 可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一个细菌体内 
  E. 可自行丢失 
 
17. [单选题]一般Ag与Ab反应的pH是
  A. 3~4 
  B. 5~6 
  C. 6~8 
  D. 9~10 
  E. 1~2 
 
18. [单选题]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依据下列哪一种原理建立起来的
  A. 核酸碱基之间氢键结合力 
  B. 核酸碱基之间二硫键结合力 
  C. 核酸碱基之间静电引力 
  D. 核酸双链之间氢键结合力 
  E. 互补序列单链核苷酸相遇时退火形成双链 
 
19. [单选题]在致病过程中能引起两次菌血症的病原菌是
  A. 志贺痢疾杆菌 
  B. 伤寒杆菌 
  C. 霍乱弧菌 
  D. 白喉杆菌 
  E. 百日咳杆菌 
 
20. [单选题]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阳性的菌属是
  A. 埃希菌属和志贺菌属 
  B. 沙门菌属和变形杆菌属 
  C. 普罗威登斯菌属和克雷伯菌属 
  D. 耶尔森和普罗威登斯菌属 
  E. 变形杆菌属和摩根菌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