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营养师医学(初级)人机对话在线题库(K8),更多营养(师)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以下属于多糖的是( )。
  A. 木糖 
  B. 淀粉 
  C. 果糖 
  D. 蔗糖 
  E. 核糖 
 
2. [单选题]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补充下列哪种物质( )。
  A. 维生素A、C 
  B. 钠 
  C. 叶酸 
  D. 钾 
  E. 维生素B 
 
3. [单选题]大米中蛋白质的含量一般为( )。
  A. 4%~5% 
  B. 7%~16% 
  C. 11%~12% 
  D. 9%~10% 
  E. 12%~15% 
 
4. [单选题]膳食纤维是指植物性食物或原料中糖苷键( )。
  A. 大于1个 
  B. 等于2个 
  C. 大于2个 
  D. 等于3个 
  E. 大于3个 
 
5. [单选题]对于一般孕妇而言,整个妊娠期母体体重约增加
  A. 8~10kg 
  B. 5~16kg 
  C. 16~18kg 
  D. 18~20kg 
  E. 20~22kg 
 
6. [单选题]下列关于有机磷农药中毒表述错误的是( )。
  A. 可抑制体内胆碱酯酶活性 
  B. 导致胆碱能神经兴奋 
  C. 可由误食引起 
  D. 潜伏期短 
  E. 抑制中枢神经 
 
7. [单选题]长期摄入RNI水平,可满足某一群体中多少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
  A. 97%~98% 
  B. 50% 
  C. 几乎所有 
  D. 70% 
  E. 75% 
 
8. [单选题]胆囊疾病患者术后膳食调配( )。
  A. 增加萝卜、黄豆的摄入 
  B. 控制水的摄入 
  C. 适当补充牛奶 
  D. 减少辛辣食物和刺激性强的调味品 
  E.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9. [单选题]围手术期有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连续5~10天以上无法经口摄食达到营养需要量的患者,应给的营养支持方式为
  A. 静脉营养 
  B. 经口少量进食 
  C. 胃造瘘 
  D. 空肠造瘘 
  E. 直肠营养 
 
10. [单选题]下列饮食治疗中,不适合尿毒症患者的是( )。
  A. 低钙饮食 
  B. 限制蛋白质饮食 
  C. 限盐饮食 
  D. 高能量饮食 
  E. 限钾饮食 
 
11. [单选题]肝炎患者发生严重脂肪痢时可采用的烹调油为( )。
  A. 豆油 
  B. 菜子油 
  C. 中链甘油三酯 
  D. 猪油 
  E. 棕榈油 
 
12. [单选题]高血压饮食禁忌下列哪项( )。
  A. 芹菜、胡萝卜 
  B. 腌制品、浓茶、咖啡 
  C. 豆制品 
  D. 牛奶、鱼、虾 
  E. 银耳、木耳 
 
13. [单选题]腹部手术病人适用( )。
  A. 普通膳食 
  B. 软食 
  C. 半流质 
  D. 流质 
  E. 禁食 
 
14. [单选题]下列氨基酸中,哪种氨基酸对机体寒冷适应过程可能有益( )。
  A. 甲硫氨酸 
  B. 苯丙氨酸 
  C. 赖氨酸 
  D. 精氨酸 
  E. 组氨酸 
 
15. [单选题]医院营养厨房物资保管的分类方法是( )。
  A. 谷类、豆类;荤食品类 
  B. 谷类、豆类;荤食品类;杂品、调味品、油脂类及干货类 
  C. 谷类、豆类;荤食品类;杂品、调味品、油脂类;干货类;蔬菜类;配方营养素类;日用品库内物品 
  D. 谷类、豆类;荤食品类;杂品、调味品、油脂类 
  E. 谷类、豆类;荤食品类;杂品、调味品、油脂类;干货类;蔬菜类;配方营养素类 
 
16. [单选题]男性,40岁,胃肠手术后单纯应用中链三酰甘油(MCT)超过1周以上,对该病人应注意补充
  A. 糖类 
  B. 支链氨基酸 
  C. 必需氨基酸 
  D. 优质蛋白质 
  E. 长链脂肪酸 
 
17. [单选题]优质蛋白质主要来源于( )。
  A. 大米 
  B. 肉蛋奶类 
  C. 蔬菜 
  D. 水果 
  E. 小麦 
 
18. [单选题]哪种药物长期服用可造成肠黏膜细胞结构缺失,并发生功能障碍( )。
  A. 降血糖药 
  B. 新霉素等抗生素 
  C. 避孕药 
  D. 降血脂药物 
  E. 抗结核药 
 
19. [单选题]对治疗苯中毒时的氧化还原过程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的营养素是( )。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D 
  C. 维生素B 
  D. 维生素K 
  E. 维生素C 
 
20. [单选题]评价营养教育的中期效果时可用的指标是
  A. 目标人群知识变化 
  B. 人群的态度变化 
  C. 营养健康状况的变化 
  D. 生活治疗的变化 
  E. 危险因素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