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2024中西医结合内科正高卫生职称历年考试试题(F8),更多中西医结合内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2024中西医结合内科正高卫生职称历年考试试题(F8),更多中西医结合内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噎膈的治疗原则为
  A. 理气开郁 
  B. 滋养胃阴 
  C. 化痰消瘀 
  D. 滋阴养血润燥 
  E. 温补脾肾 
 
2. [多选题]在血液检查中,反映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标志是
  A. 白细胞计数增高 
  B. 血红蛋白下降 
  C. 血沉增快 
  D. C反应蛋白增高 
  E. 血清白蛋白下降 
 
3. [多选题]湿温初期三禁指( )
  A. 禁汗 
  B. 禁下 
  C. 禁吐 
  D. 禁滋腻 
  E. 禁温 
 
4. [多选题]据原文,附子汤证可见下列哪些表现( )
  A. 手足寒 
  B. 身体痛 
  C. 背恶寒 
  D. 口中和 
  E. 下利清谷 
 
5. [单选题]葛根芩连汤证下利的病机为
  A. 表邪挟里热而下利 
  B. 里寒挟表邪而下利 
  C. 外邪不解,内迫肠道 
  D. 脾肾阳微,阴寒下趋 
  E. 运化失职,水气内停 
 
6.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红细胞外部因素所致溶血性贫血
  A.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B. 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C.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 药物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E.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7. [多选题]可引起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有
  A. 垂体瘤 
  B. 鞍上及旁肿瘤 
  C. 视神经胶质瘤 
  D. 各种转移癌浸润下丘脑垂体 
  E. 白血病浸润下丘脑垂体 
 
8. [单选题]饮病的主脉是
  A. 沉弦 
  B. 偏弦 
  C. 双弦 
  D. 微弦 
  E. 紧弦 
 
9. [多选题]叶天士对温病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
  A. 发展丰富了温病的诊断方法 
  B. 认为温病不能混称伤寒 
  C. 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 
  D. 热病的治疗应以寒凉为主 
  E. 代表作《温热论》 
 
10. [多选题]按《素问·举痛论》所述,"喜"所致病证有( )
  A. 营卫通利 
  B. 癫 
  C. 狂 
  D. 痴呆 
  E. 全身乏力 
 
11. [单选题]小青龙加石膏汤中石膏用量为
  A. 一两 
  B. 三两 
  C. 半斤 
  D. 二两 
  E. 鸡子大 
 
12. [多选题]《金匮要略》治疗痰饮的苓桂术甘汤的主证包括( )
  A. 胸胁支满 
  B. 目眩 
  C. 吐涎沫 
  D. 心下悸动 
  E. 小便不利 
 
13. [单选题]"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治宜
  A. 栀子豉汤 
  B. 桂枝甘草汤 
  C. 黄连阿胶汤 
  D. 炙甘草汤 
  E. 小建中汤 
 
14. [单选题]三承气汤的组方,哪项是正确的
  A. 三方均有大黄、芒硝 
  B. 大承气汤方中的大黄用量最大 
  C. 小承气汤方中的厚朴、枳实最多 
  D. 调胃承气汤方中的芒硝量最多 
  E. 以上都不是 
 
15. [单选题]在《伤寒论》中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病机是
  A. 表病误下,外证不解,气逆于肺 
  B. 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C. 汗下后,邪气内传,热壅于肺 
  D. 外有风寒,内有郁热 
  E. 以上都不是 
 
16. [多选题]八味肾气丸可用于治疗( )
  A. 虚劳腰痛证 
  B. 痰饮微饮证 
  C. 消渴下消证 
  D. 水气病 
  E. 转胞病 
 
17.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五苓散的适应证
  A. ,脐下悸 
  B. 小便不利 
  C. 头目昏眩 
  D. 呕吐涎沫 
  E. 动则心悸 
 
18. [单选题]某男,60岁。近期自觉听力下降明显,伴耳中蝉鸣,头目眩晕,腰膝酸软,脉沉细。据此判断,其病机当为
  A. 精脱 
  B. 气脱 
  C. 血脱 
  D. 津脱 
  E. 液脱 
 
19. [多选题]薛雪云“湿滞阳明”与叶氏云“胃湿恒多”意义不同,其区别在于前者( )
  A. 表示中焦湿邪极盛,尚未化热 
  B. 表示湿热合邪,热重湿轻 
  C. 治宜辛开燥湿 
  D. 治宜清热化湿 
  E. 表示胃经湿邪盛 
 
20. [单选题]病人发热恶寒,热多寒少,面有热色,身痒,宜用
  A. 桂枝汤 
  B. 桂枝麻黄各半汤 
  C. 桂枝二麻黄一汤 
  D. 桂枝二越婢一汤 
  E. 以上均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