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副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中医肛肠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往年考试真题(G1),更多中医肛肠(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副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中医肛肠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往年考试真题(G1),更多中医肛肠(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肝肾不足所致之胎动不安,应首选
  A. 紫苏 
  B. 桑叶 
  C. 黄芩 
  D. 桑寄生 
  E. 五加皮 
 
2. [单选题]肛瘘由三部分组成
  A. 内口,瘘管,外口 
  B. 瘘管,脓肿,外口 
  C. 瘘管,外口,溃疡 
  D. 肛窦,瘘管,外口 
  E. 瘘管,脓肿,内口 
 
3. [多选题]大黄可用治
  A. 大便秘结 
  B. 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 
  C. 热毒疮肿、烧伤,目赤咽肿 
  D. 瘀血证,湿热痢疾、黄疸、淋证 
  E. 肺燥咳嗽 
 
4. [多选题]白虎汤的适应证有( )
  A. 腹满身重 
  B. 谵语 
  C. 厥逆 
  D. 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 
  E. 脉滑 
 
5. [多选题]青黛的功效是
  A. 清热解毒 
  B. 凉血消斑 
  C. 清肺止咳 
  D. 清肝泻火 
  E. 定惊 
 
6. [单选题]下列药物中,善于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的药物是
  A. 附子 
  B. 干姜 
  C. 丁香 
  D. 吴茱萸 
  E. 小茴香 
 
7. [多选题]大半夏汤是治疗胃反的主方之一,其功用是( )
  A. 和胃降逆 
  B. 补虚润燥 
  C. 通利二便 
  D. 健脾化湿 
  E. 降逆平喘 
 
8. [单选题]癌变率较高的大肠病变是
  A. Peutz-Jeghers息肉 
  B. 绒毛状腺瘤 
  C. 增生性息肉 
  D. 炎性息肉 
  E. 幼年性息肉 
 
9. [单选题]关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以下最有诊断意义的是
  A. ST段呈上斜型下移 
  B. J点压低型ST段下移≥0.01mV 
  C. 鱼钩型ST段下移 
  D. 水平型、下垂型ST段下移 
  E. ST段抬高≥0.05mV 
 
10. [单选题]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的共同功效是
  A. 清热解毒,燥湿 
  B. 清热解毒,利湿 
  C. 清热解毒,凉血 
  D. 清热解毒,活血 
  E. 清热解毒,通便 
 
11. [单选题]直肠镜、乙状结肠镜、纤维光束结肠镜检查最危险的并发症是
  A. 肛门撕裂引起大便失禁 
  B. 引起直肠大出血 
  C. 交叉感染及癌细胞种植性转移 
  D. 引起直肠穿破 
  E. 引起内痔出血 
 
12. [单选题]患者男,40岁,主诉排便后肛门外剧烈疼痛6小时,并出现一触痛性明显的肿块,最可能的诊断是
  A. 内痔脱出嵌顿 
  B. 直肠息肉脱出 
  C. 肛周脓肿 
  D. 血栓性外痔 
  E. 肛裂并前哨痔 
 
13. [单选题]《金匮要略》将黄疸病以()分类
  A. 病因 
  B. 湿热程度 
  C. 黄色明晦 
  D. 性别 
  E. 病机 
 
14. [多选题]阳斑的证候可见:( )
  A. 斑色淡红,隐而不显 
  B. 斑色鲜红 
  C. 斑稀疏,面赤足冷 
  D. 身热,神昏,抽搐 
  E. 烦渴脉数,手足冷 
 
15. [单选题]关于肛裂,下述哪一项不正确
  A. 主要诊断方法为肛门镜中见到肛管内有一浅表溃疡裂口 
  B. 肛裂好发于肛管前中线或后中线 
  C. 肛管裂口(溃疡)的外方肛缘处常有哨兵痣 
  D. 便时和便后疼痛是最突出的症状 
  E. 常伴便秘和便血 
 
16. [单选题]怀疑肛管直肠肿瘤,最简单而重要的检查是
  A. 直肠指诊 
  B. 乙状结肠镜检查 
  C. 直肠镜检查 
  D. X线气钡灌肠 
  E. B型超声检查 
 
17. [单选题]下述选项一般不见微热的是
  A. 气虚 
  B. 胃肠实热 
  C. 气阴两虚 
  D. 阴虚 
  E. 情志抑郁 
 
18. [多选题]治疗大头瘟的方剂有( )
  A. 清瘟败毒饮 
  B. 通圣消毒散 
  C. 加味葱栀桔梗汤 
  D. 普济消毒饮 
  E. 七鲜育阴汤 
 
19. [单选题]妊娠禁用药应除外:
  A. 牵牛 
  B. 桃仁 
  C. 巴豆 
  D. 莪术 
  E. 水蛭 
 
20. [多选题]伤寒未两感时,第五日的表现有( )
  A. 口渴 
  B. 舌于 
  C. 咽干 
  D. 口燥 
  E. 烦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