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微生物技术卫生高级职称(副高)易混易错考试试题(O9),更多临床微生物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室间质量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
  A. 重复性 
  B. 准确性 
  C. 可比性 
  D. 线性 
  E. 抗干扰性 
 
2. [单选题]关于甲型肝炎病毒生物学性状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属于小RNA病毒科 
  B. 核酸为单正股RNA病毒 
  C. 有多个血清型 
  D. 无包膜 
  E. 对乙醚及pH3.0环境有抵抗力 
 
3. [单选题]下列哪种抗生素可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并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
  A. 四环素 
  B. 氨苄青霉素 
  C. 氯霉素 
  D. 卡那霉素 
  E. 新霉素 
 
4. [单选题]镇痛作用最强的药物是( )
  A. 哌替啶 
  B. 芬太尼 
  C. 吗啡 
  D. 喷他佐辛 
  E. 美沙酮 
 
5. [单选题]百口咳痉咳期最主要的临床特点是
  A. 面部及眼睑水肿 
  B. 舌系带溃疡 
  C. 睑结膜及面部有小出血点 
  D. 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E. 咳嗽日轻夜重 
 
6. [单选题]下列各种致病菌与其传播途径组合,错误的是
  A. 脑膜炎奈瑟菌-呼吸道传播 
  B. 伤寒沙门菌-消化道传播 
  C. 引起猩红热的A组链球菌-血行传播 
  D. 肺炎链球菌-呼吸道传播 
  E. 淋病奈瑟菌-性传播 
 
7. [单选题]引起毛霉病最为常见的是
  A. 根霉属 
  B. 犁头霉属 
  C. 毛霉属 
  D. 根毛霉属 
  E. 烟曲霉 
 
8. [单选题]革兰染色法在临床上常用于
  A. 鉴别细菌的血清型别 
  B. 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C. 诊断疾病 
  D. 解释发病机制 
  E. 判定细菌的免疫性 
 
9. [单选题]IMViC试验包括( )
  A. 吲哚形成、甲基红反应、VP反应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B. 葡萄糖发酵、甲基红反应、VP反应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C. 吲哚形成、甲基红反应、VP反应和碳酸盐利用试验 
  D. 乳糖发酵、甲基红反应、VP反应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E. 吲哚形成、葡萄糖发酵、VP反应和亚硝酸盐还原试验 
 
10. [多选题]关于霍乱弧菌,叙述正确的是
  A. O1群有古典生物型和ElTor生物型之分 
  B. 部分对庆大霉素敏感 
  C. 多粘菌素B敏感试验可用于古典生物型和ElTor生物型的鉴别 
  D.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生长良好 
  E. 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经口摄入 
 
11. [单选题]促胃液素受体阻断药( )
  A. 奥美拉唑 
  B. 哌仑西平 
  C. 胶体碱、枸橼酸铋 
  D. 丙谷胺 
  E. 法莫替丁 
 
12. [单选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最可靠诊断依据是
  A. 明显的脑膜刺激征阳性 
  B. 脑脊液呈典型的化脓性改变 
  C. 皮肤上有出血点 
  D. 脑脊液和血培养阳性 
  E. 以上都不是 
 
13. [单选题]耐高盐可在含8%NaCl胨水中生长的弧菌是
  A. 拟态弧菌 
  B. 霍乱弧菌 
  C. 河弧菌 
  D. 创伤弧菌 
  E. 副溶血弧菌 
 
14. [单选题]体内不通过血行播散的病毒是
  A. HAV 
  B. HBV 
  C. HEV 
  D. 脊髓灰质炎病毒 
  E. HSV 
 
15. [单选题]下列哪种抗原为沙门菌分群的依据
  A. O抗原 
  B. H抗原 
  C. Vi抗原 
  D. M抗原 
  E. S抗原 
 
16. [单选题]卵黄双抗琼脂中的双抗为
  A. 链霉素-庆大霉素 
  B. 青霉素-卡那霉素 
  C. 四环素-链霉素 
  D. 万古霉素-多黏菌素B 
  E.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17. [单选题]脊髓灰质炎瘫痪前期的临床表现
  A. 低热、腹泻、呕吐、头痛、咽痛 
  B. 发热、单侧肢体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 
  C. 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加剧、肌肉疼痛 
  D. 高热、惊厥、单侧肢体肌张力增高 
  E. 体温下降、头痛、恶心、呕吐症状减轻 
 
18. [单选题]急性哮喘发作首选( )
  A. 氨茶碱口服 
  B. 色甘酸钠吸入 
  C. 沙丁胺醇吸入 
  D. 麻黄碱口服 
  E. 倍氯米松口服 
 
19. [单选题]动物试验常用于测定细菌的
  A. 型别 
  B. 产毒性 
  C. 基因变异 
  D. 能量代谢 
  E. 质粒 
 
20. [多选题]下列描述与溶原性转换有关的是
  A. 白喉棒状杆菌产生白喉毒素 
  B. 产气荚膜梭菌产生卵磷脂酶 
  C. 肉毒梭菌产生肉毒毒素 
  D. 肠产毒大肠埃希菌产生ST毒素 
  E. 甲型流感病毒发生的抗原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