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中医儿科正高卫生职称精选在线题库(M9),更多中医儿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中医儿科正高卫生职称精选在线题库(M9),更多中医儿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我国目前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是
  A. 佝偻病 
  B. 小儿惊厥 
  C. 小儿肺炎 
  D. 小儿腹泻病 
  E.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 [多选题]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指出秋燥阴伤的特点是( )
  A. 先伤肺津 
  B. 先伤胃液 
  C. 次伤胃液 
  D. 次伤肺胃阴津 
  E. 终伤肝血肾阴 
 
3. [多选题]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求其属"的含义是( )
  A.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阳 
  B. 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C.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D. 诸寒者而热之取之阳 
  E. 诸热者而寒之取之阴 
 
4. [多选题]温毒类疾病常用内服、外治方有( )
  A. 清营汤 
  B. 普济消毒饮 
  C. 犀角地黄汤 
  D. 三黄二香散 
  E. 玉钥匙 
 
5. [多选题]小儿病因与成人多数相同,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因而对不同病因为病的情况和易感程度与成人不同。小儿比成人多见的病因有
  A. 外感 
  B. 情志 
  C. 意外 
  D. 食伤 
  E. 先天 
 
6. [多选题]《素问·痿论》所说的"肝热"的诊断要点包括( )
  A. 色苍 
  B. 色黑 
  C. 爪枯 
  D. 肉蠕动 
  E. 齿槁 
 
7. [多选题]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铁剂的治疗,正确的是( )
  A. 口服铁剂,二价铁盐较易吸收 
  B. 最好于两餐之间服用 
  C. 同时服用维生素C 
  D. 铁剂治疗有效者,于5~7天后网织红细胞即见升高 
  E. 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应继续服用铁剂6~8周左右再停药 
 
8. [多选题]水痘的诊断要点是
  A. 起病2~3周前有水痘接触史 
  B. 周身可见疱疹,以躯干部为主 
  C. 皮疹分批出现,在同一时期,丘疹、疱疹、干痂并见 
  D. 疱疹呈椭圆形,大小不一,内含水液,周围红晕,常伴有瘙痒,结痂后不留疤痕 
  E. 疹后脱屑及色素沉着 
 
9. [多选题]脏燥的主要症候为( )
  A. 数欠伸 
  B. 常默默 
  C. 寒热往来 
  D. 咽干不渴 
  E. 喜悲伤欲哭 
 
10. [多选题]湿温初期三禁指( )
  A. 禁汗 
  B. 禁下 
  C. 禁吐 
  D. 禁滋腻 
  E. 禁温 
 
11. [多选题]下列小儿动作发育正常的是
  A. 8个月能翻身 
  B. 9个月会爬 
  C. 1岁半会走路 
  D. 7个月会用拇指对食指拈取东西 
  E. 15个月会叠积木 
 
12. [多选题]患儿大便清稀,夹有泡沫,不甚臭秽,日行5-7次,肠鸣腹痛,微恶风,不发热,鼻流清涕,舌淡苔白,治宜
  A. 补脾益肾 
  B. 消食导滞 
  C. 固涩止泻 
  D. 疏风散寒 
  E. 化湿和中 
 
13. [多选题]下述哪些不符合单纯性肾病
  A. 肾功能障碍 
  B. 血尿 
  C. 高血压 
  D. 大量蛋白尿 
  E. 以上都不是 
 
14. [多选题]北宋钱乙被誉为"儿科之圣",其在中医儿科学术发展上作出的杰出贡献有( )
  A. 概括小儿生理特点为"脏腑柔弱","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B. 概括小儿病理特点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C. 系统提出了"三有余,四不足"的小儿生理病理学说 
  D. 创建了儿科五脏辨证体系 
  E. 论治法从五脏补虚泻实出发,又注意柔润清养,运补兼施 
 
15. [多选题]口疮主要病位在
  A. 心 
  B. 肝 
  C. 脾 
  D. 胃 
  E. 肾 
 
16. [多选题]小儿水肿阳水可见于
  A. 肝肾阴虚 
  B. 风水相搏 
  C. 脾虚湿困 
  D. 脾肾阳虚 
  E. 湿热内侵 
 
17. [多选题]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变证有( )
  A. 水凌心肺 
  B. 邪陷心肝 
  C. 邪毒内闭 
  D. 水毒内闭 
  E. 心阳虚衰 
 
18. [多选题]乌梅丸的主要适应证是( )
  A. 蛔厥 
  B. 久利 
  C. 寒厥 
  D. 脏厥 
  E. 脏结 
 
19. [多选题]猩红热可在病程中或病后并发( )
  A. 泄泻 
  B. 哮喘 
  C. 水肿 
  D. 痹证 
  E. 心悸 
 
20. [多选题]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辨证需要
  A. 辨虚实与湿瘀 
  B. 辨病之缓急 
  C. 辨热之属性 
  D. 辨病之轻重 
  E. 辨病之寒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