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中医护理副高医学高级职称专项练习考试试题(D6)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2-15   [手机版]    

中医护理副高医学高级职称专项练习考试试题(D6)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护理副高医学高级职称专项练习考试试题(D6),更多中医护理(副高)副主任护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桃核承气汤中,用桂枝的主要作用是

A. 调和营卫
B. 通阳化气行水
C. 通经活血
D. 温通心阳
E.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2. [单选题]五叶芦根汤用于下列何证

A. 湿温后期,余湿未尽证
B. 风温后期,肺胃阴伤证
C. 春温后期,邪留阴分证
D. 暑湿后期,肺胃气液两虚证
E. 湿温后期,湿胜阳微证


3. [多选题]乌梅丸主方含义包括( )

A. 乌梅之酸抑蛔柔肝
B. 蜀椒、细辛之辛能伏蛔散寒通阳
C. 黄连、黄柏之苦可以下蛔泄热止呕
D. 乌梅丸组方有酸甘辛苦并投,刚柔并用的特点
E. 乌梅丸属寒热并用之剂


4. [多选题]《素问·热论》所言病在“阳明”的表现有

A. 身热
B. 头项痛
C. 耳聋
D. 目疼而鼻干
E. 不得卧


5. [单选题]便秘的患者护理应做的健康指导包括(  )。

A. 多吃蔬菜,多喝水
B. 避免久坐少动
C. 调畅情志
D. 用药通便
E. 以上均是


6. [单选题]强调“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把食疗放在药疗之上的医家是(  )。

A. 伊尹
B. 扁鹊
C. 孙思邈
D. 张仲景
E. 李时珍


7. [单选题]大量失血患者,出现下列哪项症状,可用"津血同源"理论阐释病机( )

A. 面白
B. 头晕
C. 神疲
D. 舌淡
E. 口渴


8. [多选题]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述,"五脏失强"的病候有( )

A. 仓廪不藏
B. 头倾视深
C. 背曲肩随
D. 水泉不止
E. 行则偻附


9. [单选题]患者脘腹及两胁胀满疼痛,按之痛剧,且见郁郁微烦,往来寒热,口苦咽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者,治宜

A. 大承气汤
B. 厚朴大黄汤
C. 大柴胡汤
D. 厚朴三物汤
E. 厚朴七物汤


10. [单选题]《灵枢·天年》篇认为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

A. 好趋
B. 好步
C. 好转
D. 好走
E. 好坐


11. [单选题]五脏六腑之大主是( )

A. 心
B. 肺
C. 脾
D. 肝
E. 肾


12. [多选题]叶天士认为,邪在肺卫的治法包括( )

A. 辛凉轻剂
B. 清热解毒
C. 挟湿者,宜渗湿于热下
D. 时冀其战汗透邪
E. 挟风者,宜透风于热外


13. [单选题]临床上选择毫针粗细、长短,应由下列哪项而定( )

A. 经络的名称
B. 腧穴所在部位
C. 腧穴的名称
D. 性别
E. 年龄


14. [单选题]滑脉的脉象特点是( )

A. 沉取即得
B. 往来流利,
C. 三部寻按有力
D. 来盛去衰
E. 如轻刀刮竹


15.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均为“五更泄”的特点?(  )

A. 黎明前泻
B. 肠鸣即泻
C. 脐腹作痛
D. 泻后痛不减
E. 形寒肢冷


16. [多选题]康复评定的目的是:( )

A. 掌握障碍情况
B. 设立康复目标
C. 制定康复方案
D. 确定康复措施
E. 评定康复效果


17. [多选题]暑温邪在气分阶段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为( )

A. 首用辛凉
B. 继用苦寒
C. 再用酸泄酸敛
D. 后期益气养阴,清泄余热
E. 继用甘寒


18. [单选题]与耳相通的是( )

A. 肾气
B. 脾气
C. 胆气
D. 肝气
E. 肺气


19. [多选题]下列属于温病病因的是( )

A. 伏寒化温
B. 温热时毒
C. 戾气
D. 痰饮、淤血
E. 暑热病邪


20. [多选题]按《素问·举痛论》所述,"喜"所致病证有( )

A. 营卫通利
B. 癫
C. 狂
D. 痴呆
E. 全身乏力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kmp00m.html
  • 下一篇:2024卫生高级职称(副高)考试宝典中医护理卫生职称副高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D6) “皆属于脾”的病变是某男,脉浮数。拟诊为( )针刺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于针柄上点燃,谵语,持续不能缓解,痛连左手臂及小指,苔白,脉紧,寸脉大,关脉沉紧 按之痛
  • 在线题库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sbd.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