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考试宝典中医妇科医学主治医师历年考试真题试卷(C0),更多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考试宝典中医妇科医学主治医师历年考试真题试卷(C0),更多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下列有关慢性肝炎中医治疗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A. 肝胆湿热证,主方用芍药汤 
  B. 脾肾阳虚证,主方用金匮肾气丸 
  C. 肝肾阴虚证,主方用滋水清肝饮 
  D. 肝郁脾虚证,主方用逍遥散 
  E. 瘀血阻络证,主方用血府逐瘀汤 
 
2. [单选题]下列关于四逆汤证病机的描述最确切的一项是
  A. 心肾阴虚,阳不外达 
  B. 肾阳虚衰,阴寒内盛 
  C. 肾阳衰微,阴盛格阳 
  D. 心肾气血阴阳俱虚 
  E. 寒邪直中少阴,阳郁不达 
 
3. [单选题]脘腹部胀满,按之手下虚软,缺乏弹性,无压痛,此为
  A. 癜积 
  B. 瘕聚 
  C. 虚满 
  D. 实满 
  E. 胃中水饮 
 
4. [单选题]妇科病的病机与其他各科病机不同的是
  A. 必须损伤冲,任,督,带 
  B. 必须影响肝脏血,主疏泄的功能 
  C. 必须影响脾的生化功能 
  D. 必须影响肺气 
  E. 必须影响心 
 
5. [单选题]瓜蒂具有的功效是
  A. 涌吐痰涎,截疟 
  B. 涌吐痰食,祛湿退黄 
  C. 涌吐痰涎,解毒收湿 
  D. 涌吐痰涎,收疮 
  E. 涌吐痰食,温肺化饮 
 
6. [单选题]辛温解表药大多归经是
  A. 心,肺 
  B. 肺,膀胱 
  C. 肺,肝 
  D. 脾,胃 
  E. 肺,脾 
 
7. [单选题]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A. 正经 
  B. 经别 
  C. 经筋 
  D. 别络 
  E. 奇经 
 
8. [单选题]为增强活血祛瘀药的功效常配伍哪类药物同用
  A. 解表药 
  B. 理气药 
  C. 温里药 
  D. 泻下药 
  E. 补虚药 
 
9. [单选题]以下哪种治法符合“用热远热”的原则
  A. 阴虚慎用热药 
  B. 阳盛慎用热药 
  C. 假热慎用热药 
  D. 寒冷季节慎用热药 
  E. 炎热季节慎用热药 
 
10. [单选题]关于妊高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由于妊娠引起孕妇高血压、蛋白尿和水肿症候群 
  B. 妊娠期间的浮肿(+)是指足部及小腿有明显的可凹性水肿,经休息后消退 
  C. 初产妇发生妊高征者多于经产妇 
  D. 眼底变化可以反映妊高征的进展和严重程度 
  E. 中度妊高征时,尿中可以出现管型和红、白细胞 
 
11. [单选题]治疗气滞血瘀型经行浮肿的最佳方剂是:
  A. 血府逐瘀汤 
  B. 少腹逐瘀汤 
  C. 八物汤 
  D. 苓桂术甘汤 
  E. 白术散 
 
12. [单选题]下列关于精气学说描述错误的是
  A. 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B. 精气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及维持 
  C. 人体的功能活动依靠气的推动和调控 
  D. 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由精化生 
  E. 精气学说与中医整体观念无直接关系 
 
13. [单选题]癥瘕病名最早见于下列哪部书
  A. 《千金方》 
  B. 《诸病源候论》 
  C. 《内经》 
  D. 《类经》 
  E. 《外台秘要》 
 
14. [单选题]黄芪与茯苓配伍,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作用,这种配伍关系是
  A. 相须 
  B. 相使 
  C. 相反 
  D. 相恶 
  E. 相畏 
 
15. [单选题]麻黄根与浮小麦共同的功效是
  A. 止泻 
  B. 止咳 
  C. 止遗 
  D. 止汗 
  E. 止血 
 
16. [单选题]诊断肝血不足的主要症状依据是
  A. 舌淡脉细 
  B. 面色淡白 
  C. 头晕目眩 
  D. 心悸耳鸣 
  E. 肢麻筋挛 
 
17. [单选题]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的是
  A. 精气 
  B. 血 
  C. 阴阳 
  D. 神 
  E. 津液 
 
18. [单选题]心理健康的培养应从何时开始
  A. 优生计划 
  B. 胎儿期 
  C. 围产期 
  D. 新生儿期 
  E. 婴幼儿期 
 
19. [单选题]竹叶石膏汤的治法是
  A. 辛寒清热 
  B. 清热益气生津 
  C. 清热和胃,益气生津 
  D. 养阴清热生津 
  E. 清热燥湿 
 
20. [单选题]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是指
  A. 危害社会行为 
  B. 思想活动行为 
  C. 犯罪的客体 
  D. 犯罪的对象 
  E. 犯罪的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