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神经电生理技术正高高效提分考试试题(W0),更多脑电图(正高)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神经电生理技术正高高效提分考试试题(W0),更多脑电图(正高)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纹状体—苍白球环路包括
  A. 外苍白球 
  B. 黑质 
  C. 尾状核、壳核 
  D. 内苍白球 
  E. 脑底核 
 
2. [多选题]Alzheimer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为
  A. 神经原纤维缠结 
  B. 神经元丢失 
  C. 老年斑 
  D. 颗粒空泡变性 
  E. 血管淀粉样变 
 
3. [多选题]小儿脑瘫的早期表现是
  A. 肌张力低,自发运动少,经常有痉挛发作 
  B. 易激动,持续哭闹或过分安静,哺乳吞咽困难,易呕吐,体重增加不良 
  C. 身体发硬,姿势异常,动作不协调,反应迟钝,不认人,不会哭 
  D. 躯干或肢体畸形 
  E. 大运动发育落后 
 
4. [多选题]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可有
  A. 发热 
  B. 呕吐 
  C. 头痛 
  D. 呕血 
  E. 颈强直 
 
5. [多选题]小儿癫痫治疗措施包括
  A. 避免诱因 
  B. 病因治疗 
  C. 抗癫痫药物 
  D. 手术治疗 
  E. 心理暗示 
 
6. [多选题]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表现可见
  A. 肌萎缩 
  B. 感觉障碍少见 
  C. 括约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 
  D. 肌无力 
  E. 锥体束征 
 
7. [多选题]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细菌可通过下列何种途径进入脑膜
  A. 呼吸道 
  B. 邻近组织感染 
  C. 皮肤黏膜 
  D. 血行播散 
  E. 以上都不是 
 
8. [多选题]高热惊厥转变为癫痫的危险因素有
  A. 原有神经系统异常 
  B. 有癫痫家族史 
  C. 首次发作为复杂型高热惊厥 
  D. 高热惊厥多次反复发作 
  E. 以上都不是 
 
9. [多选题]帕金森病下列哪项治疗有效
  A. 左旋多巴 
  B. 金刚烷胺 
  C. 安坦 
  D. 利血平 
  E. 心痛定 
 
10. [多选题]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包括
  A. 脑代谢剂 
  B. 神经保护剂 
  C. 抗血小板制剂 
  D. 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 
  E. 将高血压控制在适当水平 
 
11. [多选题]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瘫痪特点是
  A. 非对称性 
  B. 进行性 
  C. 痉挛性 
  D. 弛缓性 
  E. 强直性 
 
12. [多选题]运动神经元病显著的病理特征是运动神经元选择性死亡,最常受累的神经是
  A. 眼外肌的运动核 
  B. 迷走神经 
  C. 舌咽神经 
  D. 舌下神经 
  E. 副神经 
 
13. [多选题]导致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变性丢失的原因包括
  A. 线粒体功能衰竭 
  B.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 
  C. 氧化应激 
  D. 免疫异常 
  E. 钙超载 
 
14. [多选题]符合简单型热性惊厥的是
  A. 年龄小于6个月 
  B. 反复多次惊厥 
  C. 体温39度 
  D. 强直阵挛性发作 
  E. 惊厥<10分钟 
 
15. [多选题]硬脑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是
  A. 见于1岁以内前囟未闭的婴儿 
  B. 积液多为渗出液,少数呈脓性 
  C. 以肺炎双球菌及流感杆菌脑膜炎多见 
  D. 葡萄球菌也是引起病因之一 
  E. 以上都不是 
 
16. [多选题]化脓性脑膜炎并发脑室管膜炎的确诊依据是
  A. 脑室液WBC>50×10/L 
  B. 脑室液糖<1.6mmol/L 
  C. 脑室液蛋白>400mg/L 
  D. 脑脊液中糖和氯化物同时降低 
  E. 以上都不是 
 
17. [多选题]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共同特点是
  A. 临床多为隐匿起病 
  B.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C. 无特异性组织及细胞反应 
  D. 病理表现神经元丧失 
  E. 尚未证实与家族遗传有关 
 
18. [多选题]有关多发性硬化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下列哪项正确
  A. 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 
  B. 遗传素质起重要作用 
  C. 贫穷的人群发病率高 
  D. 一些细胞因子参与发病过程 
  E.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19. [多选题]Alzheimer病的早期表现有
  A. 精神障碍 
  B. 记忆障碍 
  C. 人格和情感改变 
  D. 视幻觉 
  E. 认知障碍 
 
20. [多选题]帕金森病除DA递质减少外,基底节中也相应发生变化的递质或神经肽包括
  A. 去甲肾上腺素 
  B. 脑啡肽 
  C. P物质 
  D. 生长抑素 
  E. 5—羟色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