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职称正高考试宝典2025临床血液学检验正高卫生职称职称晋升题库(U3),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近年T-ALL采用的特异性一线单抗有 ( )
A. CDl9
B. CD7
C. CD3
D. CD2
E. HLA-DR
2. [多选题]符合毛细胞白血病的描述是( )。
A. 骨穿时干抽
B. 巨脾
C.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多升高
D. 多见于儿童
E.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可呈阳性
3. [多选题]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要点有
A. 类白血病反应可有明确的病因
B. 类白血病反应血象中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一般正常
C. 类白血病反应外周血成熟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出现中毒性颗粒和空泡
D. 类白血病反应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明显减低
E. 类白血病反应没有染色体异常和BCR/ABL融合基因
4. [多选题]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实验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是 ( )
A. 总铁结合力
B. 铁饱和度
C. 骨髓铁染色
D. 血清铁
E. 铁蛋白
5. [多选题]24小时尿液的采集要求是( )。
A. 采集前排空膀胱、弃去尿液,开始计时并采集尿液,将24小时尿液全部采集于容器内
B. 防腐剂应在采集第一次尿液后全部加入
C. 准确记录尿液总量,混匀尿液后取约40ml尿液送检
D. 24小时尿蛋白检测的防腐剂用甲醛
E. 容器应清洁无化学物污染,容量应大于4L
6. [多选题]良好的骨髓涂片包括( )。
A. 涂片有较多的黄色小粒
B. 涂片可见较多骨髓特有细胞,如幼稚粒细胞、有核红细胞
C. 骨髓小粒多
D. 涂片良好
E. 中性分叶核细胞比值多
7. [多选题]用于红细胞酶缺陷性溶血性贫血筛检的试验是
A. 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B. 血红蛋白H包涵体生成试验
C. 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
D. 氰化物-抗坏血酸盐试验
E.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8. [多选题]关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碎片X可与纤维蛋白原竞争凝血酶
B. 碎片E可以抑制凝血活酶的生成
C. 碎片X可与FM形成复合物,阻止FM的交联
D. 碎片Y和D可抑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
E. 所有碎片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反应
9. [多选题]流式细胞术可用于下列哪些项目检测 ( )
A. 细胞分选
B. 血小板病诊断
C. 白血病免疫分型
D.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E. 造血干/祖细胞计数
10. [多选题]下列不应作为观察骨髓穿刺是否成功的指标有 ( )
A. 可见骨髓小粒
B. 粒/红比值小于2:1
C. 镜下可见骨髓中特有细胞成分
D. 抽出骨髓瞬间,病人有特殊疼痛感
E. 骨髓杆状核/分叶核小于外周血杆状核/分叶核
11. [多选题]凝血酶时间(TT)测定时,哪些因素会影响TT结果延长( )。
A. 所加入血浆的凝血酶试剂的浓度太少
B. 使用肝素抗凝标本
C. 标本中出现肉眼可见凝块
D. DIC时TT结果延长
E. 所加入血浆的凝血酶试剂的浓度太多
12. [多选题]多发性骨髓瘤容易引起感染是由于
A. 正常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
B. 血黏度增高
C. 中性粒细胞减少
D. 血钙增高
E. 化疗药物的应用
13. [多选题]下列哪些不是血管内溶血的疾病( )。
A. 血红蛋白病
B. 微血管病性溶血
C.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D. G-6-PD缺乏症
E.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14. [多选题]可使抗凝栓功能增强的是
A. vWF
B. PGI2
C. PAI
D. AT
E. PF4
15. [多选题]正常人血液在血管内不发生凝固的主要原因
A. 正常的血流
B. 血管内膜光滑完整
C. 纤溶系统作用
D. 有生理性抗凝物质存在
E. 纤溶活性增强
16. [多选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病理生理特点
A. 血小板聚集
B. 病理性凝血酶生成
C. 纤维蛋白在微血管内沉积
D. 微血栓形成
E. 原发性纤溶亢进
17.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B细胞的免疫标志
A. CD10
B. CD19
C. CD68
D. HLA-DR
E. CD22
18. [多选题]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机制主要有( )。
A. 中性粒细胞增殖和成熟障碍
B. 中性粒细胞消耗或破坏过多
C. 理化因素损伤
D. 药物引起粒细胞生成障碍
E. 中性粒细胞分布异常
19. [多选题]有关血小板哪些说法是对的 ( )
A. 血小板参与初期止血和二期止血过程
B. 巨核细胞产血小板量,与巨核细胞倍体数无关
C. 血块收缩依赖血中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数量、质量
D. 血小板释放内源性诱聚剂所致的聚集,是可逆的
E. GMP-140是血小板活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20. [多选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A. 伤寒
B. 急性中毒
C. 急性链球菌感染
D. 急性心肌梗死
E. 再生障碍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