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如何判断去净龋坏组织"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北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口腔颌面外科)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频道。
[单选题]临床如何判断去净龋坏组织
A. 洞壁和洞底的颜色
B. 洞底的位置
C. 洞壁和洞底的组织硬度
D. 窝洞的形状
E. 患者的敏感状况
[单选题]患者女,35岁。颌面外伤伴昏迷,经现场紧急处理后,准备转送医院进一步治疗。运送时患者正确的体位是
A. 随意体位
B. 侧卧位
C. 半卧位
D. 仰卧位
E. 俯卧位
正确答案 :E
解析:颌面外伤伴昏迷患者运送时,应该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的患者可采用俯卧位,额部垫高,使其口鼻悬空,有利于唾液外流和防止舌后坠,因此A正确。一般伤员可以采用侧卧或头偏向一侧,避免血凝块及分泌物堆积在口咽部。
[单选题]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部位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一上一下的移动施灸称为
A. 温和灸
B. 无瘢痕灸
C. 温针灸
D. 温灸器灸
E. 雀啄灸
正确答案 :E
解析: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单选题]有关齿状线解剖意义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齿状线以上淋巴引流入髂外淋巴结,以下人腹股沟淋巴结
B. 齿状线以上是黏膜,以下是皮肤
C. 齿状线以上受自主神经支配,以下属阴部内神经支配
D. 齿状线以上由直肠上、下动脉供血,以下由肛管动脉供应
E. 齿状线以上发生的痔是内痔,以下的痔是外痔
正确答案 :A
解析:齿状线是直肠与肛管的交界线。其重要性有如下几个方面:①齿状线以上是黏膜,受自主神经支配,无疼痛感;齿状线以下为皮肤,受阴部内神经支配,痛感敏锐;②齿状线以上由直肠上、下动脉供应,齿状线以下属肛管动脉供应;③齿状线以上是直肠上静脉丛通过直肠上静脉回流至门静脉,齿状线以下为直肠下静脉丛通过肛管静脉回流至腔静脉;④齿状线以上的淋巴引流主要入腹主动脉旁或髂内淋巴结;齿状线以下的淋巴引流主要入腹股沟淋巴结及髂外淋巴结。
[单选题]感冒病情较轻时称为( )
A. 伤寒
B. 时行感冒
C. 风热
D. 伤风
E. 风寒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急性心肌梗死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应首选治疗的药物是
A. 普罗帕酮
B. 胺碘酮
C. 奎尼丁
D. 利多卡因
E. 美托洛尔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心烦不寐,治疗应选用
A. 猪苓汤
B. 五苓散
C. 真武汤
D. 防己黄芪汤
E. 实脾散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黄疸病中,最多见的病机是
A. 火劫发黄
B. 燥结发黄
C. 寒湿发黄
D. 湿热发黄
E. 虚劳萎黄
正确答案 :D
解析:湿热并重证 茵陈蒿汤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交蒸,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则不欲饮食,若勉强进食,反而增湿助热,湿热上冲,则见头目眩晕、心胸不安。湿热郁蒸日久累及血分则形成黄疸。 证候: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辨证:湿热倶盛。 治则: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证 原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提要:本条论述湿重于热的黄疸证治。 病因病机:湿热黄疸,湿多热少。 证候:全身发黄,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小便不利,苔腻淡黄等症。 辨证:湿重于热。 治则:利湿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五苓散化气利水除湿。
[多选题]在现场抢救患者时,患者的体位放置正确的是
A. 置患者于坚实平面上
B. 置患者头稍低于胸部
C. 双臂置于身旁
D. 置患者为仰卧位
E. 置患者头稍高于胸部
正确答案 :ACDE
[单选题]有关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 肝功能C级患者宜采用非手术治疗
B. 外科治疗的目的在于紧急制止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导致的大出血
C. 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一定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D.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不一定出血
E. 不宜行预防性手术
正确答案 :C
解析:门脉高压性胃病只占上消化道出血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