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师资格考试宝典2024中医执业医师(一阶段)精编在线题库(T1),更多中医执业医师第一阶段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咳嗽上气痰浊壅肺证宜选用
  A. 泽漆汤 
  B. 葶苈大枣泻肺汤 
  C. 射干麻黄汤 
  D. 十枣汤 
  E. 皂荚丸 
 
2. [单选题]某男,30岁。两个月前突发双下肢肌肉弛缓无力,不能站立行走,日渐消瘦。兼身重脘痞,小便赤涩,舌红、苔黄厚腻,脉濡数。针灸取穴应为
  A. 足阳明胃经为主,配尺泽、肺俞、大椎 
  B. 足太阴脾经为主,配尺泽、肺俞、大椎 
  C. 足阳明胃经为主,配阴陵泉、大椎、内庭 
  D. 足阳明胃经为主,配肝俞、肾俞、悬钟、阳陵泉 
  E. 足厥阴肝经为主,配足三里、梁丘、解溪、髀关 
 
3. [单选题]至目外眦,转入耳中的经脉是
  A. 足太阳膀胱经 
  B. 足阳明胃经 
  C. 足少阳胆经 
  D. 手少阳三焦经 
  E. 手太阳小肠经 
 
4. [单选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间接X线征象哪项错误
  A. 球部变形 
  B. 激惹征 
  C. 局部压痛 
  D. 常伴有胃窦部痉挛 
  E. 黏膜纤细、分泌减少 
 
5. [单选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拔罐治疗作用的是( )
  A. 通经活络 
  B. 祛风散寒 
  C. 行气活血 
  D. 消肿止痛 
  E. 解毒杀虫 
 
6. [单选题]捻转补泻中的补法是
  A. 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 
  B. 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快 
  C. 捻转角度小,用力重,频率快 
  D. 捻转角度大,用力轻,频率快 
  E. 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慢 
 
7. [单选题]湿温后期,余湿未尽证,选方为
  A. 薛氏扶阳逐湿汤 
  B. 清络饮 
  C. 薛氏五叶芦根汤 
  D. 薛氏参麦汤 
  E. 东垣清暑益气汤 
 
8. [单选题]男,75岁,因左上臂丛损伤频发左上臂疼痛,频发痛属于
  A. 病变侵犯 
  B. 痛觉过敏 
  C. 放射性痛 
  D. 扩散性痛 
  E. 牵涉痛 
 
9. [单选题]下列人员中一定不能予以医师执业注册的是
  A. 受过刑事处罚的 
  B. 受行政处罚,自处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两年的 
  C. 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D. 受过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 
  E. 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已满两年但不满三年的 
 
10. [单选题]"水谷之海"指的是
  A. 胆 
  B. 胃 
  C. 小肠 
  D. 大肠 
  E. 膀胱 
 
11. [单选题]下列药物,可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的是
  A. 普萘洛尔 
  B. 酚妥拉明 
  C. 阿托品 
  D. 利血平 
  E. 阿替洛尔 
 
12. [单选题]《难经经释》说:"邪扶生气而来,虽进而易退",是指
  A. 母病及子 
  B. 子病犯母 
  C. 相乘传变 
  D. 相侮传变 
  E. 表里传变 
 
13. [单选题]热极津枯可见
  A. 花剥而兼腻苔 
  B. 黄腻苔 
  C. 薄白苔 
  D. 黑而燥裂苔 
  E. 黑而滑润苔 
 
14. [单选题]患者,女,3岁。高热神昏,痉厥抽搐,尿赤便秘,舌红绛苔干黄,脉数有力。治宜选用
  A. 苏合香丸 
  B. 牛黄清心丸 
  C. 紫雪 
  D. 至宝丹 
  E. 安宫牛黄丸 
 
15. [单选题]参苓白术散的功效为
  A. 抑肝扶脾 
  B. 温肾健脾 
  C. 消食导滞 
  D. 清热利湿 
  E. 健脾益胃 
 
16. [单选题]下列药物,对高肾素型高血压有特效的是
  A. 尼群地平 
  B. 卡托普利 
  C. 氢氯噻嗪 
  D. 肼屈嗪 
  E. 二氮嗪 
 
17. [单选题]男性,56岁,患高血压性心脏病6年,近1年来,每天从事原有日常活动时出现心悸,气短,休息后好转,判定为
  A. 心功能Ⅰ级 
  B. 心功能Ⅱ级 
  C. 心功能Ⅲ级 
  D. 心功能Ⅳ级 
  E. 以上都不是 
 
18. [单选题]柴胡具有的功效是
  A.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B. 疏散风热,熄风止痉 
  C. 疏散风热,解毒透疹 
  D. 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E. 疏散风热,疏肝解郁 
 
19. [单选题]循环骤停的临界时间是
  A. 1分钟 
  B. 2分钟 
  C. 4分钟 
  D. 8分钟 
  E. 10分钟 
 
20. [单选题]藿朴夏苓汤和三仁汤均能宣表化湿,但三仁汤较适用于
  A. 表湿偏重者 
  B. 里湿偏重者 
  C. 湿热并重者 
  D. 外有表寒,内有湿滞者 
  E. 湿渐化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