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儿童保健学副高卫2024冲刺密卷案例分析题解析(R9),更多儿童保健(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患儿10月龄,腹泻后丢失体重5%~10%,以下正确的是
A. 相当于轻度脱水,或30~50ml/kg体液丢失
B. 相当于中度脱水,或50~100ml/kg体液丢失
C. 相当于重度脱水,或50~100ml/kg体液丢失
D. 相当于中度脱水,或30~50ml/kg体液丢失
E. 相当于重度脱水,或100~120ml/kg体液丢失
2. [单选题]实现母乳喂养的促成因素是
A. 母亲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
B. 母亲愿意进行母乳喂养
C. 丈夫对妻子进行母乳喂养给予支持
D. 在时间、地点上方便母亲进行母乳喂养
E. 以上都正确
3. [多选题]儿童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常用抗生素有
A. 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
B. 克拉霉素
C. 甲硝唑
D. 替硝唑
E. 胶体次枸橼酸铋
4.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检查是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A. 铁的吸收障碍
B. 铁的摄入不足
C. 先天储铁不足
D. 生长发育因素
E. 铁的丢失过多
5. [单选题]感冒病情较轻时称为( )
A. 风寒
B. 伤风
C. 伤寒
D. 风热
E. 时行感冒
6. [单选题]以下哪种属于资源分配适宜
A. 卫生服务需要量大,卫生资源不足,卫生服务利用率高
B. 卫生服务需要量大,卫生资源充分,卫生服务利用率低
C. 资源充分,医疗服务需要低,卫生服务利用充分
D. 资源充足,利用良好,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大,三者之间保持平衡
E. 卫生服务需要量低,资源充分,卫生服务利用低,卫生资源投入过度
7. [单选题]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甚则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自汗,四肢厥冷,舌苔白,脉沉细。此胸痹应辨证为( )
A. 心血瘀阻
B. 痰浊闭阻
C. 寒凝心脉
D. 心肾阴虚
E. 阳气虚衰
8. [单选题]小儿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诊断中,哪项不很重要
A. 肢体水肿
B. 心率增快
C. 心音低钝
D. 肝脏迅速增大
E. 闻及奔马律
9. [单选题]贫血引起机体的代偿性反应中不包括( )
A. 脉搏加快
B. 呼吸加速
C. 血容量减少
D. 动脉压增高
E. 心动过速
10. [单选题]患者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干咳,咽干舌燥,烦热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诊断为( )
A. 气虚感冒
B. 阴虚感冒
C. 风寒感冒
D. 风热感冒
E. 暑湿感冒
11. [单选题]光照疗法,降低胆红素,错误的是
A. 双面光优于单面光
B. 蓝光照射的疗效最好
C. 灯管距患儿20~25cm
D. 光疗时要用黑布遮盖患儿双眼
E. 血清结合胆红素高于正常,禁用光疗
12. [多选题]清法,也叫清热法,主要包括( )
A. 清心除烦
B. 清泻脏腑
C. 清营凉血
D. 清热解毒
E. 清热泻火
13. [单选题]在我国,就社区卫生服务而言,社区一般界定为城市的和农村的
A. 居委会村
B. 居委会乡镇
C. 居委会县
D. 街道村
E. 街道乡镇
14. [多选题]判断新生儿破伤风严重程度可根据
A. 潜伏期的长短
B. 抽搐发生的时限
C. 抽搐的频率和程度
D. 并发症的有无
E. 呼吸窘迫及发绀
15. [单选题]在收集评价资料的过程中,调查员使用了诱导性提问,属于影响评价因素中的
A. 观察或测试偏倚
B. 回归因素
C. 选择偏倚
D. 测试工具不准确
E. 失访
16.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新生儿肺出血的病因
A. 早产
B. 低体温
C. 缺氧
D. 血液粘滞综合征
E. 以上均是
17. [单选题]迁延性腹泻的治疗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长期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B. 禁食时间要长,有利于消化功能的恢复
C. 长期应用脱脂奶粉
D. 寻找并解除病程迁延原因,积极治疗并发症
E. 可试用抗病毒药物
18. [单选题]婴儿期计划免疫,下列哪项不正确
A. 2个月开始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
B. 2~3个月接种卡介苗
C. 8个月注射麻疹疫苗
D. 3个月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
E. 8个月开始注射乙脑疫苗
19. [单选题]某病的病死率指的是
A. 一定时期内,每十万人口中死于某病的患者的频率
B. 患某病的住院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C. 某人群中死于某种病患者的频率
D. 一定时期内,在所有疾病患者中死于该病患者的频率
E. 一定时期内,患某种疾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20. [单选题]足月儿生理性黄疸时,血清胆红素浓度不超过
A. 342 μmol/L(20.0 mg/dl)
B. 257 μmol/L(15.0 mg/dl)
C. 221 μmol/L(12.9 mg/dl)
D. 85 μmol/L(5.0 mg/dl)
E. 26 μmol/L(1.5 mg/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