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皮肤与性病医学中级提分加血考试试题(U0),更多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皮肤与性病医学中级提分加血考试试题(U0),更多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下列有关小承气汤证治法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A. 泻热和胃 
  B. 消滞除满 
  C. 润燥软坚 
  D. 泻热去实 
  E. 通便泻热 
 
2. [单选题]素体表虚,复因外感,恶风汗出,发热脉浮缓,用药宜首选
  A. 薄荷 
  B. 荆芥 
  C. 紫苏 
  D. 防风 
  E. 桂枝 
 
3. [单选题]妇人肾气虚弱,膀胱气化不行而致脐下急痛,小便不通,此证称
  A. 胞阻 
  B. 阴吹 
  C. 转胞 
  D. 陷经 
  E. 正喧 
 
4. [单选题]应激事件可引起人们的消极情绪,损害认知功能,并普遍激发机体的反应,这称作
  A. 激励 
  B. 解脱 
  C. 应对 
  D. 回避 
  E. 超脱 
 
5. [单选题]功用为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的方剂是
  A. 温脾汤 
  B. 逍遥散 
  C. 四逆散 
  D. 痛泻要方 
  E. 大柴胡汤 
 
6. [单选题]临床中大量蛋白尿是指尿中排出蛋白超过
  A. <40mg/24h 
  B. 40~100mg/24h 
  C. 100~150mg/24h 
  D. 150mg/24h 
  E. 3.5g/24h 
 
7. [单选题]对于因车祸突然死亡和因半身不遂长期卧床而致的死亡,给亲人带来的打击,前者要大得多,说明应激反应的强度与应激事件的下列哪项有关
  A. 发生方式 
  B. 持续时间 
  C. 发生地点 
  D. 强度 
  E. 性质 
 
8. [单选题]滑脉的脉象是
  A. 轻取即得 
  B. 来盛去衰 
  C. 厥厥动摇 
  D. 三部举按有力 
  E. 往来流利 
 
9. [单选题]孙思邈医德思想中不包含的提法是
  A. 人命至重,有贵干金 
  B. 博及医源,精勤不倦 
  C.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 
  D. 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E. 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10. [单选题]活血行气止痛作用强,研末服即有效的药物是
  A. 三七 
  B. 延胡索 
  C. 郁金 
  D. 虎杖 
  E. 自然铜 
 
11. [单选题]哪些部门参与组织制定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A. 卫生部医政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B.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主管部门 
  C. 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D. 卫生部医政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2. [单选题]当归四逆汤之“手足寒”其病机是
  A. 血虚寒凝,气血不畅 
  B. 气虚生寒,血脉不畅 
  C. 血液不足,血脉不畅 
  D. 气滞血瘀,血脉不畅 
  E. 阳虚有寒,四肢不温 
 
13. [单选题]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的功用是
  A. 清暑益气,和胃止呕 
  B. 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C.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D. 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E. 清暑益气,除湿健脾 
 
14. [单选题]胁下偏痛,发热,脉紧弦,治宜
  A. 大柴胡汤 
  B. 小柴胡汤 
  C. 大黄附子汤 
  D. 厚朴七物汤 
  E. 厚朴三物汤 
 
15. [单选题]脏躁病的见证是
  A. 如寒无寒,如热无热 
  B. 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 
  C. 口苦,小便赤,脉微数 
  D. 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 
  E. 意欲食,复不能食,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 
 
16. [单选题]在皮肤的哪一层没有血管:
  A. 表皮 
  B. 真皮 
  C. 真皮深层 
  D. 皮下组织 
  E. 真皮浅层 
 
17. [单选题]枳实导滞丸与木香槟榔丸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
  A. 大黄、黄连 
  B. 黄芩、黄柏 
  C. 泽泻、茯苓 
  D. 香附、木香 
  E. 青皮、枳壳 
 
18. [单选题]正常成人网织红细胞百分数是
  A. 0.5%~1.2% 
  B. 1.0%~1.5% 
  C. 0.5%~1.0% 
  D. 0.5%~1.5% 
  E. 0.5%~2.0% 
 
19. [单选题]吴鞠通称为“辛凉轻剂”的方剂是
  A. 银翘散 
  B. 桑菊饮 
  C. 麻黄汤 
  D. 麻杏石甘汤 
  E. 清燥救肺汤 
 
20. [单选题]妇人转胞不得溺,证属
  A. 水热互结 
  B. 水热互结,郁热伤阴 
  C. 肾阳不足,气化不行 
  D. 肾阳不足,下寒上燥 
  E. 脾肾两虚,水湿内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