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中医儿科医学主治职称晋升考试试题(W4)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8-21   [手机版]    

中医儿科医学主治职称晋升考试试题(W4)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儿科医学主治职称晋升考试试题(W4),更多中医儿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病人呕吐物秽浊酸臭属于

A. 寒呕
B. 热呕
C. 伤食
D. 痰饮
E. 肝胆郁热


2. [单选题]以下哪种治法符合“用热远热”的原则

A. 阴虚慎用热药
B. 阳盛慎用热药
C. 假热慎用热药
D. 寒冷季节慎用热药
E. 炎热季节慎用热药


3. [单选题]太阴病本证的治疗大法是

A. 温中祛寒,健脾燥湿
B. 升举脾阳,祛散寒湿
C. 补中益气,温胃散寒
D. 健脾和胃,利水祛湿
E. 温中散寒,消积导滞


4.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是暖肝煎的组成药物

A. 沉香
B. 木香
C. 肉桂
D. 当归
E. 茯苓


5. [单选题]关于青少年期的一般心理特点

A. 判断力强
B. 意志坚定
C. 自我意识基本形成
D. 韧性强
E. 以上都不对


6. [单选题]下列一条不应列为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A. 使已有的疾病加重
B. 适应性调整,恢复内稳态
C. 使原有的疾病复发
D. 损害适应能力,引发心身症状
E. 与其他因素共同影响引发新的疾病


7. [单选题]下列各项,是对开窍剂使用注意事项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 中病即止
B. 孕妇慎用
C. 多加热煎煮
D. 辨明闭证脱证
E. 辨明病性属寒属热


8. [单选题]在经络系统中,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

A. 十二经脉
B. 十五别络
C. 十二经筋
D. 奇经八脉
E. 十二经别


9. [单选题]病毒性心肌炎病变过程中要特别警惕的变证是

A. 气阴不足
B. 瘀血内阻
C. 心血痹阻
D. 心阳暴脱
E. 亡阴亡阳


10.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苏子降气汤组成药物的是

A. 生姜、苏叶
B. 前胡、甘草
C. 杏仁、白前
D. 半夏、厚朴
E. 当归、肉桂


11. [单选题]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最早见于

A. 《内经》
B. 《难经》
C. 《伤寒论》
D. 《金匮要略》
E. 《诸病源候论》


12. [单选题]患者,女,30岁。神志不宁,虚烦不得眠,并见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脉细数。其病机是

A. 心气不足
B. 心血不足
C. 心阴不足
D. 心血瘀阻
E. 心神不足


13. [单选题]日常麻烦带来的苦恼所构成的应激称为

A. 困扰
B. 担忧
C. 沉没
D. 焦虑
E. 痛苦


14. [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

A. 阳生阴长
B. 阳杀阴藏
C. 阴静阳躁
D. 阳化气,阴成形
E. 水为阴,火为阳


15. [单选题]触诊腹部深部包快最合适的方法是

A. 浅部触诊法
B. 深部滑行触诊法
C. 双手触诊法
D. 深压触诊法
E. 冲击触诊法


16. [单选题]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开阖不得,寒气从之”则生

A. 痈肿
B. 大偻
C. 痤疿
D. 瘘
E. 疖


17. [单选题]柴胡证往来寒热,休作有时的产生机制主要是

A. 血弱气弱,腠理开
B. 藏府相连,邪高痛下
C. 邪气与正气相搏于胁下
D. 正邪分争于表里之间
E. 邪气与正气相搏于腠理


18. [单选题]四逆汤中,炙甘草的主要作用是

A. 减少附子毒性
B. 温补调中
C. 调和诸药
D. 补中益气
E. 缓急止痛


19. [单选题]支饮的临床主症是

A. 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
B. 心下痞坚,胸胁支满,目眩
C. 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
D. 咳唾引痛,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
E. 身体疼重,四肢历节痛


20. [单选题]潮热最基本的特征是

A. 低热
B. 五心烦热
C. 身热不扬
D. 按时发热或定时热甚
E. 骨蒸劳热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l9vvyl.html
  • 下一篇:中医儿科主治医师2024考试历年真题试卷(W4) 苏合香丸配伍诃子的用意是心胸中大寒痛,神昏谵语,此症是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下列疾病,不引起症状 病原体侵入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不出现症状 病原体侵入人体,胃 肺,其地高陵居,其治宜炙芮。故灸
  • 在线题库
    考试专栏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sbd.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