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5中医皮肤与性病正高模拟考试试题免费下载(O4),更多中医皮肤与性病学(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5中医皮肤与性病正高模拟考试试题免费下载(O4),更多中医皮肤与性病学(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春温的诊断要点中,不妥当的是
  A. 发生于春季 
  B. 初起即见里热证候 
  C. 初起皆兼卫表证 
  D. 易出现动风、闭窍、动血等危重症 
  E. 后期易伤肝肾之阴 
 
2. [多选题]湿热发黄与寒湿发黄的鉴别点是( )
  A. 前者发热,后者不发热 
  B. 前者黄色鲜明,后者黄色晦暗 
  C. 前者小便不利,后者小便自利 
  D. 前者大便硬,后者大便溏 
  E. 前者口渴,后者口不渴 
 
3. [多选题]治疗温毒类疾病气分阶段常见的方剂有( )
  A. 清咽养营汤 
  B. 普济消毒饮 
  C. 犀角地黄汤 
  D. 三黄二香散 
  E. 玉钥匙 
 
4. [多选题]祛风湿散寒的药物有
  A. 独活 
  B. 防风 
  C. 蕲蛇 
  D. 防己 
  E. 羌活 
 
5. [多选题]肾气丸的药物组成是( )
  A. 干地黄、山茱萸 
  B. 茯苓、薯蓣 
  C. 党参、白术 
  D. 牡丹皮、泽泻 
  E. 附子、桂枝 
 
6. [单选题]患者有支气管炎病史十余年,近来时见头晕目眩,咳嗽气急,咳唾涎沫,口不渴,时遗尿,小便频数,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治疗应选用
  A. 苓桂枣甘汤 
  B. 甘草干姜汤 
  C. 甘姜苓术汤 
  D. 茯苓杏仁甘草汤 
  E. 桂苓五味甘草汤 
 
7. [多选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功效的药有
  A. 大血藤 
  B. 大青叶 
  C. 板蓝根 
  D. 青黛 
  E. 野菊花 
 
8. [多选题]大肠经的循行包括( )
  A. 起于大指之端 
  B. 上肩 
  C. 入缺盆 
  D. 贯颊 
  E. 入上齿中,还出挟口 
 
9. [多选题]流痰的病因病机主要有( )
  A. 儿童先天不足 
  B. 肾气不充骨骼柔嫩脆 
  C. 强令早坐 
  D. 骨质疏松 
  E. 跌打损伤,再复感邪气 
 
10. [多选题]栀子豉汤证见“饥不能食”的病机是( )
  A. 胃热阴虚 
  B. 热扰胸膈 
  C. 脾失健运 
  D. 胃气呆滞 
  E. 胃虚肠实 
 
11. [多选题]皮肤针法之重刺激,适用于
  A. 臀部 
  B. 背部 
  C. 阿是穴 
  D. 头部 
  E. 面部 
 
12. [多选题]巴豆的功效是
  A. 峻下攻积 
  B. 逐水退肿 
  C. 清热解毒 
  D. 祛痰利咽 
  E. 外用蚀疮 
 
13. [单选题]风温,邪热壅肺之咳嗽,表现为
  A. 咳喘 
  B. 干咳不已 
  C. 咳嗽,痰涎壅盛,喘促不宁 
  D. 咳嗽,胸闷 
  E. 咳嗽,干鸣 
 
14. [单选题]"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围动,振振欲擗地者"主之以
  A.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B. 苓桂术甘汤 
  C. 附子汤 
  D. 茯苓甘草汤 
  E. 真武汤 
 
15. [多选题]五加皮的适应证是
  A.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 
  B. 肝肾不足,腰膝痿软 
  C. 小儿行迟 
  D. 水肿、小便不利 
  E. 去积杀虫 
 
16. [多选题]阳明病的性质主要是( )
  A. 里证 
  B. 虚证 
  C. 实证 
  D. 热证 
  E. 寒证 
 
17. [单选题]某男,72岁。久病体弱,平素不耐风寒。近半月来汗出恶风,动则益甚,肢体倦怠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据此判断是何气的功能失常。
  A. 元气 
  B. 宗气 
  C. 卫气 
  D. 脾气 
  E. 肺气 
 
18. [多选题]归的适应证是
  A. 血虚证、血瘀证 
  B. 阴虚发热,实热腹痛 
  C. 痈疽疮疡、跌打损伤 
  D. 月经不调、肠燥便秘 
  E. 湿盛中满,久咳气喘 
 
19. [多选题]热在心营、下移小肠其症可见( )
  A. 身热夜甚、心烦不寐 
  B. 口干渴喜热饮 
  C. 口干但不甚渴饮 
  D. 小便短赤热痛 
  E. 舌绛,脉细数 
 
20. [单选题]"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下列哪种解释最全面
  A. 口苦、咽干、目眩中的一证 
  B. 少阳主证中的一部分证侯 
  C. 小柴胡汤或然证中的-证 
  D. 往来寒热一证 
  E. 必见往来寒热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