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中医妇科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2024真题试卷(E7)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2-26   [手机版]    

中医妇科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2024真题试卷(E7)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妇科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2024真题试卷(E7),更多中医妇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以外,均属中医学的月经病

A. 性腺功能低下
B. 子宫内膜结核
C. 子宫发育不良
D. 刮宫过深
E. 多囊卵巢综合征


2. [多选题]用天南星治疗的病证是

A. 寒痰证
B. 湿痰证
C. 风痰证
D. 痈疽肿痛
E. 毒蛇咬伤


3. [单选题]在产后发热的证型中,其急重者是(  )。

A. 外感发热
B. 感染邪毒发热
C. 血虚发热
D. 血瘀发热
E. 以上都不是


4. [单选题]阳盛血热所致月经先期和月经量多共同的临床表现为(  )。

A. 月经提前7天而至,经量增多,色黯红有块,伴腹痛
B. 月经先期,量多,色淡红,伴小腹绵绵作痛
C. 月经提前7天而至,量多,色紫红,质稠
D. 月经先期,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
E. 月经量多,先期而至,伴少腹胀痛


5. [多选题]阴阳相互转化的内在根据是

A. 相互对立的关系
B. 相互制约的关系
C. 相互消长的关系
D. 相互为用的关系
E. 依存互根的关系


6. [单选题]清咽养营汤适用于烂喉痧哪种证型

A. 毒燔气营
B. 余毒伤阴
C. 毒壅气分
D. 毒侵肺卫
E. 毒蕴中焦


7. [单选题]方药配伍寓有“培土生金”之意的方剂是

A. 咳血方
B. 益胃汤
C. 归脾汤
D. 麦门冬汤
E. 百合固金汤


8. [单选题]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痛,情志抑郁,或胸胁胀痛,烦闷不安,多由何病因引起(  )。

A. 肾虚
B. 阴虚内热
C. 气滞
D. 肝经郁热
E. 血瘀


9. [单选题]患者东某,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疼痛,喘咳,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宜选用

A. 麻黄汤
B. 香苏散
C. 小青龙汤
D. 九味羌活汤
E. 柴葛解肌汤


10. [单选题]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A. 邪气亢盛
B. 正气受损
C. 邪气不足
D. 正气不足
E. 正气抗邪


11. [单选题]因热而致胎动不安或胎漏下血之证,当选用

A. 白茅根
B. 苎麻根
C. 大蓟
D. 茜草根
E. 艾叶炭


12. [单选题]外感热病,热入血分,宜选用

A. 白虎汤
B. 清营汤
C. 犀角地黄汤
D. 黄连解毒汤
E. 普济消毒饮


13. [单选题]《痹论》肠痹“中气喘争”是指

A. 呼吸喘促
B. 肠鸣腹泻
C. 肾不纳气
D. 腹中攻冲雷鸣
E. 以上均不是


14. [单选题]具有温肾壮阳,祛寒除湿作用的药物是

A. 巴戟天
B. 仙茅
C. 淫羊藿
D. 杜仲
E. 桑寄生


15. [多选题]猪苓汤证和五苓散证共有症状是

A. 小便不利
B. 口渴
C. 心烦
D. 脉浮,发热
E. 不得眠


16.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麦冬的适应症

A. 肺阴不足或燥热之干咳痰粘、劳热咳嗽
B. 胃阴虚或热伤胃阴之口渴咽干
C. 热病伤津,肠燥便秘
D. 肾阴不足,阴虚火旺之潮热盗汗
E. 心阴虚或热扰心营之心烦不眠


17. [单选题]疾脉的主病是

A. 阳盛实热
B. 阳极阴竭
C. 脏气衰微
D. 阴盛气结
E. 寒痰瘀血


18. [单选题]脏躁的治疗原则是

A. 舒肝解郁
B. 安神养心
C. 清热降火,养心安神
D. 养心安神,甘润健脾
E. 疏肝理气,健脾


19. [单选题]苏合香丸的功用是

A. 化浊开窍,辟秽解毒
B. 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C. 开窍定惊,辟秽化浊
D. 芳香开窍,化浊解毒
E. 芳香开窍,定惊安神


20. [多选题]妇科外治法中应遵守的原则

A. 外用制剂必须消毒后使用
B. 月经期前后3天内不宜使用外治法
C. 妊娠期和新产后禁用外治法
D. 用外治法治疗期间,禁止房事和盆浴
E. 外治法应与全身调治相结合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lj44rm.html
  • 下一篇:中医妇科卫生副高备考模拟试题(E7) 其病机是治疗胃燥型阴吹的主方是:五苓散中不应见阳明病,大便溏,质稠,头晕耳鸣,寒湿凝滞,继则量少,脉数有力。据此排除其余选项,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的记载,可以明确月经产生机制的主要过程及其环节
  •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sbd.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