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临床化学检验正高职称专项训练考试试题(A5),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对碳酸锂进行TDM时,可采用的检测技术是
A. 原子吸收光谱
B. 紫外分光光度法
C. 荧光分光光度法
D. HPLC
E. 火焰发射光谱法
2. [多选题]可作为人工结合抗原试验的载体分子包括( )
A. 牛血清白蛋白
B. 鸡卵白蛋白
C. 二硝基苯
D. DNA-蛋白质
E. 天然糖蛋白
3. [多选题]与HBV基因型有关的是
A. HBV流行病学特点
B. HBV标志物的表达
C. HBV致病性
D. 乙型肝炎的病程、转归
E. 药物的敏感性
4. [多选题]急性炎症反应产生的应激物质有( )
A. 溶解酶
B. HSP
C. MBL
D. 乳铁蛋白
E. C-反应蛋白
5. [多选题]黏膜上皮细胞的抗感染作用包括( )
A. 机械阻挡作用
B. 分泌抑菌物质
C. 分泌特异性抗体SIgA
D. 吞噬作用
E. 屏障作用
6. [多选题]胎儿先天缺陷的母体血清筛查结果报告应包含的信息有
A. 分析物的浓度
B. 对正常结果的解释
C. 对疾病危险性的评估
D. 影响结果解释的相关信息
E. 对异常结果的解释
7. [多选题]产生电泳的要素有 ( )
A. 电场
B. 带电粒子
C. 带电粒子移动的介质
D. 电泳装置形式
E. 自动控制系统
8. [多选题]为正确评估肿瘤标志物要求有很好的实验设计,理想的临床实验设计包括( )
A. 设立健康人群组,非肿瘤病人组,不同分期的病人组
B. 每亚组病例应在100人左右
C. 结合临床治疗观察作前瞻性研究
D. 结论要用meta分析
E. 以上都是
9. [多选题]总钙测定方法包括
A. 离子选择电极法
B. 邻甲酚酞络合酮法
C. 甲基麝香草酚蓝
D. 火焰分光光度法
E. 偶氮砷Ⅲ
10. [多选题]根据HIA的单体型遗传方式,在器官移植供者的选择、法医的亲子鉴定中应用,机制是( )
A. HLA单体型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B. 同胞之间两个单体型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几率各占25%
C. 孪生兄弟的HLA两个单体型完全相同
D. 亲代与子代之间必然有一个单体型相同
E. 同胞之间一个单体型相同或不相同几率各为50%
11. [多选题]红细胞膜外层的脂质主要是 ( )
A. 胆固醇和糖酯
B. 神经鞘磷脂
C. 磷脂酰胆酯
D. 磷脂酰乙醇胺
E. 磷脂酰丝氨酸
12. [多选题]在建立全球检验医学质量技术要求的策略会议上提出的"一致性声明(草案)"中提出的分析质量目标设定策略包括
A. 依据特定临床情况下分析性能对临床决策的影响设定质量目标
B. 依据一般临床情况下分析性能对临床决策的影响设定质量目标
C. 根据已经出版的推荐性文件设定质量目标
D. 利用政府机构或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组织者确定的质量目标
E. 基于当前技术水平设定质量目标
13. [多选题]关于神经组织糖代谢的特点不正确的描述是 ( )
A. 神经组织中葡萄糖的浓度高于血浆
B. 葡萄糖是神经组织最重要和实际上惟一有效的能量来源
C. 血中葡萄糖的正常水平和通过扩散进入神经组织的少量磷酸己糖,是维持脑的日常功能运转所必需
D. 代谢方式主要为磷酸戊糖途径
E. 缺氧时,丙酮酸、乳酸堆积可危害大脑功能
14. [多选题]胎盘可合成以下哪些激素 ( )
A. hCG
B. 胎盘催乳素
C. 甲状腺素
D. 孕酮
E. 雌激素
15. [多选题]属于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 )
A. 农民肺
B. 甲亢
C. 复合物性肾炎
D. 类风湿关节炎
E. 传染性变态反应
16. [多选题]血镁测定所用标本要求 ( )
A. 避免溶血
B. 可用血清
C. 可用EDTA抗凝的血浆
D. 可用草酸盐抗凝的血浆
E. 可用肝素抗凝的血浆
17. [多选题]临床诊断妊娠主要依靠
A. 月经变化
B. 体检
C. 首次心音
D. 超声检查
E. 血清HCG检测
18. [多选题]NK细胞具有杀伤病原体能力而对正常组织细胞一般不具备破坏作用,原因是( )
A. 具有抗原识别受体
B. 肿瘤和病毒感染细胞HLA-Ⅰ类分子少或无,不能激活CTL
C. 杀伤时具有MHC限制性
D. 正常组织细胞表达的HLA-Ⅰ类分子与其KIR结合产生抑制信号
E. 可借助针对病原体的抗体对其以ADCC方式杀伤
19. [多选题]属于体液免疫应答效应阶段的是( )
A. 抗体参与的排异作用
B. 抗体的溶解细胞作用
C. 抗体的调理作用
D. 补体参与的溶细胞作用
E. 免疫调节作用
20. [多选题]TNF的生物学作用不包括( )
A. 免疫调节作用
B. 特异性杀伤肿瘤,受MHC-Ⅰ类分子限制作用
C. 促进炎症引发恶病质和发热
D. 抗肿瘤作用
E. 不会造成人体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临床应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