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2023微生物检验技术(正高)往年考试真题(AI9),更多微生物检验技术_正高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2023微生物检验技术(正高)往年考试真题(AI9),更多微生物检验技术_正高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属于胞内寄生的病原菌是
  A. 结核杆菌 
  B. 伤寒杆菌 
  C. 麻风杆菌 
  D. 大肠杆菌 
  E. 肺炎杆菌 
 
2. [多选题]有关"乙型肝炎病毒"的叙述,哪几项是正确的:
  A. 传播方式是水平传播 
  B. HBsAg(+),表示患者 
  C. 具有致癌作用 
  D. RNA病毒 
  E. HBsAg(+),HBeAg(+),表示具有传染性 
 
3. [多选题]有关"热原质"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主要是革兰阴性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B. 是细菌的内毒素成分 
  C. 微量热原质注入人体能引起发热反应 
  D. 可被高压蒸汽灭菌法(121℃,20min)破坏 
  E. 注射药剂中不得含有热原质 
 
4. [多选题]葡萄球菌可以产生
  A. 溶血素 
  B. 耐热核酸酶 
  C. 肠毒素 
  D. 脂酶 
  E. 链激酶 
 
5. [多选题]病毒复制周期包括:
  A. 吸附穿入 
  B. 脱壳 
  C. 生物合成 
  D. 形成始体 
  E. 装配与释放 
 
6. [多选题]干扰素可以应用于
  A. 抗乙肝病毒感染 
  B. 抗恶性贫血病的治疗 
  C. 抗白血病的治疗 
  D. 抗骨髓瘤的治疗 
  E. 抗黑色素瘤的治疗 
 
7. [多选题]钩端螺旋体感染的特点为:
  A. 症状及病程发展变化大 
  B. 产生的抗体仅有型特异性 
  C. 不能穿透完整的粘膜 
  D. 发病有地区性和季节性 
  E. 可在肾小管长期存在 
 
8. [多选题]应用丙种球蛋白作紧急预防效果最为肯定的疾病有:
  A. 流行性感冒 
  B. 甲型肝炎 
  C. 乙型肝炎 
  D. 麻疹 
  E. 脊髓灰质炎 
 
9. [多选题]决定接种方法的因素有
  A. 标本来源 
  B. 培养方法 
  C. 培养基性状 
  D. 标本采集时间 
  E. 培养目的 
 
10. [多选题]关于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正确的有
  A. 干扰细胞壁几丁质的合成 
  B. 破坏细胞壁肽聚糖骨架中β-1,4糖苷键 
  C. 干扰细胞膜脂质合成 
  D. 干扰DNA/RNA合成 
  E. 干扰真菌对大分子物质的摄取及储存 
 
11. [多选题]衣原体感染的传播方式有
  A. 经粪-口途径传播 
  B. 经直接接触传播 
  C. 经性接触传播 
  D. 经垂直传播 
  E. 经呼吸道传播 
 
12. [多选题]质粒DNA的特征有
  A. 自我复制 
  B. 赋予细菌产生新的生物学性状 
  C. 可自行丢失与消除 
  D. 能转移 
  E. 相容性与不相容性 
 
13. [多选题]有关"病毒吸附与穿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有包膜病毒的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核衣壳直接进入细胞质内 
  B. 无包膜病毒大多通过胞饮方式进入 
  C. 病毒体表面位点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D. 病毒核酸单独不能直接进入细胞内 
  E. 各种病毒的受体相同 
 
14. [多选题]芽胞的医学意义有
  A. 与细菌的鉴别有关 
  B. 与细菌的吸附有关 
  C. 与细菌运动有关 
  D. 与细菌的抵抗力有关 
  E. 与外伤感染有关 
 
15. [多选题]质粒:
  A. 多为闭合环状双链DNA 
  B. 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 
  C. 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因载体 
  D. 不能通过转导方式在细菌之间转移 
  E. 可在不同种属的细菌间转移 
 
16. [多选题]细菌L型
  A. 是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B. 分离培养时需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 
  C. 可返祖恢复原有的形态 
  D. 与许多慢性反复发作的感染有关 
  E. 大多为革兰染色阴性 
 
17. [多选题]吲哚(靛基质)试验呈阳性的细菌是
  A. 霍乱弧菌 
  B. 伤寒杆菌 
  C. 肺炎杆菌 
  D. 变形杆菌 
  E. 大肠杆菌 
 
18. [多选题]目前AIDS的主要预防措施有:
  A. 建立监测机构 
  B. 进行广泛宣传 
  C. 筛选供血者 
  D. 杜绝性滥交和吸毒 
  E. 加强国际检疫 
 
19. [多选题]以下方法中用于测定细菌的药物敏感程度的是
  A. 试管凝集法 
  B. 试管稀释法 
  C. 单片纸碟法 
  D. 补体结合法 
  E. 中和法 
 
20. [多选题]病毒致病的机理有
  A. 致细胞溶解效应 
  B. 引起=3\*ROMANⅢ型超敏反应 
  C. 引起免疫性损伤 
  D. 导致免疫抑制现象 
  E. 产生毒素造成组织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