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3正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临床药学正高高级职称考试模拟题(AH7),更多临床药学(正高)主任药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经络学说的产生与下列医疗实践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熨法
B. 针灸
C. 气功
D. 推拿
E. 敷药
2. [多选题]蛔虫病的临床表现有
A. 腹痛
B. 精神症状
C. 消化道症状
D. 蛔虫性肠梗阻
E. 昏厥
3. [多选题]以下药物中,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有( )。
A. 碳酸锂
B. 五氟利多
C. 左旋多巴
D. 氨基糖苷
E. 奎宁
4. [多选题]内伤发热的特点为( )
A. 发热缓慢
B. 病程较长
C. 不恶寒或怯冷得衣则解
D. 发热时发时止或发有定时
E. 时伴有自汗或盗汗
5. [单选题]其性开泄,易袭阳位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燥邪
E. 火邪
6. [多选题]服用后宜多饮水的药物包括
A. 硫糖铝
B. 氨茶碱
C. 蛋白酶抑制剂
D. 别嘌醇
E. 磺胺类药
7. [多选题]药品说明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A. 药品名称不规范
B. 用法剂量不明确
C. 不良反应不全
D. 药物动力学资料欠缺或参数不统一
E. 有效期不明
8. [多选题]药物经济学在控制药品费用增长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 帮助病人正确选择药物
B. 帮助医院制定医院用药目录,规范医师用药
C. 确定药物的适用范围
D. 用于制定"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E. 指导新药的研制生产
9. [多选题]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有
A. 骨髓毒性
B. 脱发
C. 胃肠道上皮受损
D. 耳毒性
E. 中枢兴奋性
10. [多选题]以下药用辅料可作为稀释剂的是
A. 淀粉浆
B. 明胶
C. 糖粉
D. 糊精
E. 淀粉
11. [多选题]关于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叙述正确的是
A. 蛋白结合率高于80%的药物,不需对其进行游离药物浓度的测定
B. 游离型和蛋白结合型药物浓度遵循可逆动态平衡原则
C. 只有游离型的药物才能与受体结合并发挥药理作用
D. 血药浓度是指游离型药物浓度
E. 不同的生理或病理状态,可影响药物的蛋白结合率
12. [多选题]属于阳虚和气虚共证的有( )
A. 舌质淡胖,有齿痕
B. 脉细虚大
C. 自汗懒言
D. 形寒肢冷
E. 倦怠乏力
13. [多选题]神门穴与内关穴均可主治的是( )
A. 胸胁痛
B. 胃痛
C. 失眠健忘
D. 舌强
E. 心痛心悸
14. [多选题]关于大环内酯类药物叙述正确的是
A. 对厌氧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B. 代表药为林可霉素
C. 红霉素为药酶抑制药
D. 克拉霉素作用较红霉素更强
E. 红霉素对嗜肺军团菌有效
15. [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糖尿病患者应用不同制剂的胰岛素应在不同时间给药
B.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随时停药
C. 给药间隔应根据药物半衰期来决定
D. 抗菌药一般在症状控制后尚需使用一段时间
E. 长期应用维持量的糖皮质激素,应在上午8:00左右给药
16. [多选题]下列关于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麻醉药品注射剂型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不得由医务人员出诊带出
B. 为院外使用麻醉药品非注射剂型、精神药品患者开具的处方不得在急诊药房配药
C. 患者再次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时,应当要求患者将原批号的空安瓿或者用过的贴剂交回,并记录收回的空安瓿或者废贴数量
D. 医疗机构内各病区、手术室等调配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时应收回空安瓿,核对批号和数量,并作记录
E. 收回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空安瓿、废贴由专人负责计数、监督销毁,并作记录
17. [单选题]关于足三里,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是治疗消化系疾病的重要穴位
B. 可治下肢痿痹病
C. 是胃经的下荥穴
D. 有强身壮体作用
E. 可治疗乳痈、肠痈等外科病证
18. [多选题]药物的基本作用和药理效应的特点是
A. 通过影响机体固有的生理、生化功能而发挥作用
B. 具有专一性和选择性
C. 具有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两重性
D. 药理效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基本类型
E. 选择性与药物的化学结构有关,与剂量无关
19. [多选题]关于放射性药品,叙述正确的是
A. 放射性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已有国家标准的放射性药品,必须经原卫生部征求能源部意见后审核批准,并发给批准文号
B. 《放射性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
C. 放射性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质量检验机构,严格实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检验
D. 经原卫生部审核批准的含有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的药品,可以边检验边出厂
E. 放射性药品的包装必须安全实用,符合放射性药品质量要求
20. [单选题]属祛邪治法的是( )
A. 发汗
B. 阳病治阴
C. 阴病治阳
D. 扶阳以制阴
E. 壮水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