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中医护理学高级职称(副高)2024优质考试试题(E2)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2-21   [手机版]    

中医护理学高级职称(副高)2024优质考试试题(E2)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护理学高级职称(副高)2024优质考试试题(E2),更多中医护理(副高)副主任护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温病条辨》中提出,太阴温病发汗而汗不出者,如发斑者,治当用

A. 白虎汤
B. 清宫汤
C. 化斑汤
D. 至宝丹
E. 紫雪丹


2. [单选题]正虚邪实不耐攻伐之人,一般采用( )

A. 扶正为主
B. 祛邪为主
C. 扶正与祛邪并用
D. 先扶正后祛邪
E. 先祛邪后扶正


3. [单选题]患者腰痛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舌质红苔薄白,脉浮者,治当选用

A. 猪苓、茯苓、泽泻、滑石、桂枝
B. 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
C. 猪苓、茯苓、泽泻、白术、阿胶
D. 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
E. 猪苓、茯苓、泽泻、滑石、白术


4. [多选题]据《金匮要略》原文,哪些脉象与水肿有关( )

A. 寸口脉沉迟
B. 趺阳脉浮
C. 少阳脉弦
D. 少阴脉细
E. 少阴脉紧而沉


5.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素问·平人气象论》四时病脉的是

A. 胃而有毛曰秋病
B. 胃而有石曰冬病
C. 软弱有石曰冬病
D. 石而有钩曰夏病
E. 石多胃少曰夏病


6. [单选题]患者腰膝酸软,小便余沥不尽,夜尿频多,辨为何证( )

A. 肾阳虚
B. 肾气不固
C. 肾不纳气
D. 肾精不足
E. 肾阴虚


7. [单选题]肝气郁结常引起( )

A. 头痛
B. 脘痛
C. 胁痛
D. 腰痛
E. 肢痛


8. [单选题]既属六腑,又是奇恒之腑的是( )

A. 脑
B. 髓
C. 骨
D. 脉
E. 胆


9. [单选题]《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病变部位是

A. 肾
B. 胃
C. 肺
D. 心
E. 脾


10. [多选题]温病的舌质变化主要反映:( )

A. 卫分病变
B. 营分病变
C. 气分病变
D. 血分病变
E. 中焦病变


11. [多选题]《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篇中当归芍药散的功效有( )

A. 暖宫安胎
B. 养血疏肝
C. 健脾利湿
D. 散饮止呕
E. 清热除湿


12. [多选题]温病发热的热型主要有以下哪几种( )

A. 发热恶寒
B. 寒热往来
C. 壮热
D. 日晡潮热
E. 身热不扬


13. [多选题]小青龙汤可治疗( )

A. 痰饮
B. 支饮
C. 悬饮
D. 溢饮
E. 留饮


14. [单选题]五苓散中不应见

A. 心下痞
B. 小便不利
C. 微热消渴
D. 心下悸
E. 脉浮数


15. [单选题]《金匮要略》论治血痹"阴阳俱微"的方剂是

A. 薯蓣丸
B. 肾气丸
C. 黄芪桂枝五物汤
D. 天雄散
E. 小建中汤


16. [单选题]高热病人因失治或治疗不当,久病不愈,精气亏损,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肢冷、脉沉细无力等症状时,病机是( )

A. 阴阳互损
B. 虚实错杂
C. 虚实转化
D. 虚实真假
E. 亡阳


17. [单选题]清补法适用于(  )。

A. 虚热证
B. 实热证
C. 风热证
D. 表热证
E. 假热证


18. [单选题]"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下列哪种解释最全面

A. 口苦、咽干、目眩中的一证
B. 少阳主证中的一部分证侯
C. 小柴胡汤或然证中的-证
D. 往来寒热一证
E. 必见往来寒热一证


19.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主要鉴别依据( )

A. 恶寒发热轻重
B. 是否有咳嗽
C. 渴与不渴
D. 脉象的数与不数
E. 涕白或黄


20.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病提纲

A. 头痛
B. 恶寒
C. 项强
D. 脉浮
E. 身体痛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ljq195.html
  • 下一篇:中医护理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历年真题及答案(E2) 且一穴可连续使用 副作用大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推药宜慢麻醉已清醒者# 腹部包块性质不明# 大血管处# 肩背部麻木 孕妇腹部#心火上炎 胃火上攻# 肺热壅盛 肝火上炎 阴虚火旺攒竹 地仓 迎香 耳门 睛明#灶中黄土、黄芩、
  •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sbd.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