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2024中医内科学副高卫精编试题题库(B2),更多中医内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2024中医内科学副高卫精编试题题库(B2),更多中医内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实喘的特征是
  A. 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 
  B. 气粗声高 
  C. 痰鸣咳嗽 
  D. 脉象微弱 
  E. 起病急,病程短 
 
2. [多选题]下列哪些脉象,可在少阴病中出现( )
  A. 脉阴阳俱紧 
  B. 脉浮虚而涩 
  C. 脉沉 
  D. 脉细沉数 
  E. 脉微涩 
 
3. [单选题]水肿瘀水互结证的治法是
  A. 利水消肿,祛瘀通络 
  B. 活血祛瘀,化气行水 
  C. 攻逐瘀血,温化水饮 
  D. 活血通络,健脾利湿 
  E. 活血化瘀,分利水湿 
 
4. [单选题]具补益肝肾,益精、助阳,并能固精缩尿、止血止汗作用的是
  A. 山茱萸 
  B. 菟丝子 
  C. 黄精、山药 
  D. 龙骨、牡蛎 
  E. 五味子、海螵蛸 
 
5. [单选题]取列缺以何种取穴法比较正确
  A. 骨性标志 
  B. 折量法 
  C. 肌性标志法 
  D. 指量法 
  E. 动态标志法 
 
6. [多选题]支饮、伏饮应与以下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A. 肺胀 
  B. 喘证 
  C. 哮病 
  D. 胸痹 
  E. 风水证 
 
7. [单选题]患者,男,3天前出现腹痛泄泻,经治无效。现泄泻清稀,甚者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纳少,苔薄白或白腻,脉濡数。应诊断为
  A. 湿热泄泻 
  B. 脾虚泄泻 
  C. 食滞泄泻 
  D. 寒湿泄泻 
  E. 肾虚泄泻 
 
8. [单选题]烦渴多引,口干舌燥,尿量频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治宜选用
  A. 玉女煎 
  B. 消渴方 
  C. 六味地黄丸 
  D. 白虎加人参汤 
  E. 以上均非 
 
9. [单选题]突然片状脱发,显露光亮头皮而无自觉症状,其病因是
  A. 血虚受风 
  B. 血热化燥 
  C. 劳神伤血 
  D. 肾精亏损 
  E. 先天不足 
 
10. [单选题]呷嗽是何证之别名
  A. 凉燥咳嗽 
  B. 痰湿咳嗽 
  C. 喘证 
  D. 肺胀 
  E. 哮证 
 
11. [单选题]患者,男,28岁。素体阳气虚弱,今又感冒风寒,头痛身热恶寒,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言低微,舌淡苔白,脉浮大无力。治疗应首选
  A. 败毒散 
  B. 再造散 
  C. 小柴胡汤 
  D. 黄芪桂枝五物汤 
  E. 九味羌活汤 
 
12. [单选题]以五行生克关系推断,出现何种情况其病为逆
  A. 客色胜主色 
  B. 色脉相符 
  C. 主色胜客色 
  D. 生色之脉 
  E. 以上都不是 
 
13.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实喘特征:
  A. 呼吸深长有余,以呼出为快 
  B. 少有痰鸣咳嗽 
  C. 气粗声高 
  D. 因于外感者,发病骤急,病程短,多有表证 
  E. 因于内伤者,反复发作,外无表证 
 
14. [单选题]胃脘胀痛,攻撑连胁,胸闷嗳气,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加重,舌苔薄白,脉弦。治宜选用
  A. 清中汤 
  B. 化肝煎 
  C. 柴胡疏肝散 
  D. 良附丸 
  E. 沉香散 
 
15. [多选题]一贯煎治疗胃痛,其治法体现了
  A. 健脾燥湿 
  B. 淡渗分利 
  C. 滋阴益胃 
  D. 升提固湿 
  E. 和中止痛 
 
16. [单选题]松子仁除润肠通便之功外,还具有的功效是:
  A. 利水消肿 
  B. 生津止渴 
  C. 润肺止咳 
  D. 养血安神 
  E. 益气健脾 
 
17. [单选题]四肢肌肉的壮实主要取决于
  A. 肺之气的功能 
  B. 肝主筋的功能 
  C. 心主血脉的功能 
  D. 脾主运化转输精微的功能 
  E. 肾主骨的功能 
 
18. [多选题]食滞内停型呕吐,如因酒食而吐者,可( )
  A. 加紫苏叶、生姜 
  B. 重用莱菔子 
  C. 加蔻仁、葛花 
  D. 烧盐方探吐 
  E. 重用神曲 
 
19. [单选题]黄疸脾虚湿滞证的治法是
  A. 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B. 调和肝脾理气助运 
  C. 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 
  D. 疏肝泄热、利胆退黄 
  E. 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20. [单选题]阳明经头痛的部位是( )
  A. 头后部及两侧 
  B. 枕后及项部 
  C. 前额及眉棱处 
  D. 头两侧及耳部 
  E. 巅顶或连于目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