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卫生正高考试宝典中药卫生正高高级职称历年真题下载(P5),更多中药学(正高)主任药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卫生正高考试宝典中药卫生正高高级职称历年真题下载(P5),更多中药学(正高)主任药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搜集仲景旧论,整编成册而为《伤寒论》的医家是
  A. 孙思邈 
  B. 成无己 
  C. 朱肱 
  D. 王叔和 
  E. 林亿 
 
2. [多选题]下列药物中不入煎剂的是( )
  A. 磁 
  B. 朱砂 
  C. 琥珀 
  D. 龙骨 
  E. 珍珠 
 
3. [多选题]炮制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包括( )
  A. 消除药物毒性 
  B. 降低药物毒性 
  C. 加强某一药理作用 
  D. 增强药物疗效 
  E. 延长作用半衰期 
 
4. [多选题]下列关于肉桂性状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 呈槽状,卷筒状 
  B. 外表面可见地衣斑 
  C. 内表面红棕色,平滑,划之显油痕 
  D. 断面中间可见一条线纹 
  E. 气香特殊,浓烈 
 
5. [多选题]磁石的主治病证有( )
  A. 肾虚咳喘 
  B. 肾虚耳鸣耳聋 
  C. 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 
  D. 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E. 惊悸失眠 
 
6. [多选题]下列属于正治的是( )
  A. 寒者热之 
  B. 热者寒之 
  C. 实者泻之 
  D. 虚者补之 
  E. 通因通用 
 
7. [多选题]毛壳麝香的性状特征:
  A. 囊状球形 
  B. 一面有毛,可见开口;一面无毛,可见皮膜 
  C. 内含颗粒状及粉末状的麝香仁 
  D. 可见“银皮” 
  E. 气香特异 
 
8. [多选题]温经汤的药物组成是( )
  A. 吴茱萸、桂枝、甘草 
  B. 当归、川芎、白芍 
  C. 人参、丹皮、阿胶 
  D. 半夏生姜麦冬 
  E. 黄芪茯苓山药 
 
9. [多选题]金银花的性状特征
  A. 呈细长鼓槌状、棒状,上粗下细 
  B. 表面黄白色,密被短柔毛 
  C. 气清香,味淡微苦 
  D. 雄蕊5个,附于筒壁 
  E. 以花蕾大、含苞待放、色黄白、滋润丰富、香气浓郁为佳 
 
10. [多选题]中药珍珠的主产地
  A. 广东 
  B. 广西 
  C. 海南 
  D. 台湾 
  E. 浙江 
 
11. [单选题]春温后期,余邪留伏阴分的热型是
  A. 寒热往来 
  B. 身热夜甚 
  C. 夜热早凉 
  D. 身热不扬 
  E. 低热不退 
 
12. [单选题]具有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联系作用的是( )
  A. 别络 
  B. 经别 
  C. 奇经 
  D. 经筋 
  E. 手少阴心经 
 
13. [单选题]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
  A. 其性重浊 
  B. 其性黏滞 
  C. 其性干涩 
  D. 其性趋下 
  E. 其性凝滞 
 
14. [多选题]何种患者用药剂量不宜过大( )
  A. 小儿 
  B. 新病者 
  C. 体弱者 
  D. 老人 
  E. 病轻者 
 
15. [多选题]下列必须从重处罚的行为有
  A. 以麻醉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冒充其他药品,或者其他药品冒充特殊管理药品的 
  B. 生产销售以孕产妇、婴幼儿及儿童为主要使用对象的假药、劣药的 
  C. 生产、销售、使用假劣药造成人员伤害后果的,或经处理后重犯的 
  D. 生产、销售的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属于假药、劣药的 
  E. 拒绝、逃避监督检查,或者伪造、销毁、隐匿有关证据材料的,或者擅自动用查封、扣押物品的 
 
16. [单选题]舌色淡紫带青,嫩滑湿润,为( )
  A. 热毒炽盛 
  B. 外伤 
  C. 心血瘀阻 
  D. 肝郁血瘀 
  E. 阴寒内盛 
 
17. [多选题]刺蒺藜的主治证是( )
  A. 胸胁胀痛 
  B. 乳闭胀痛 
  C. 目赤翳障 
  D. 壮热神昏 
  E. 风湿顽痹 
 
18. [单选题]六味地黄丸的功用是( )
  A. 滋补肾阳 
  B. 滋补肾阴 
  C. 补益肾气 
  D. 补养气血 
  E. 益肾健脾 
 
19. [单选题]时行感冒热毒症状明显,且多人同时发病,症状相类,当以银翘散加以下药物中的( )
  A. 益气药 
  B. 辛温解表药 
  C. 攻里药 
  D. 清热解毒药 
  E. 宣肺解表药 
 
20. [多选题]金元时期的本草著作有( )
  A. 《脏腑标本药式》 
  B. 《用药心法》 
  C. 《药类法象》 
  D. 《本草论》 
  E. 《汤液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