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级卫生职称考试宝典肿瘤内科学主治医师题库(E8),更多肿瘤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以下属于"医患关系的技术性方面"的是( )
A. 往中的社会方面的关系
B. 医患交往中的治疗方面的关系
C. 医患交往中的伦理方面的关系
D. 医患交往中的心理方面的关系
E. 医患交往中的人文关怀
2. [单选题]对丧失咀嚼、吞咽功能而消化功能完好者最好采用的营养方式是( )。
A. 静脉补充营养药
B. 鼻饲
C. TPN 液输注
D. 口服营养药
E. 胃肠减压+ TPN 液输注
3. [单选题]下列不是早期食管癌的临床表现的是( )。
A. 进食时胸骨后不适或疼痛
B. 食管内异物感
C. 进行性吞咽困难
D. 食物停滞感
E. 进食时胸骨后烧灼感
4. [单选题]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根据是下列哪项?( )
A. 肿瘤有溃疡形成
B. 肿瘤有出血
C. 肿瘤的异型性明显或瘤细胞原始、幼稚
D. 肿瘤有坏死
E. 老年人、进行性消瘦
5. [单选题]女性,29岁,在哺乳期发现左乳腺肿块5cm×4cm,和皮肤有少许粘连。腋下淋巴结触诊不清。X线胸片和腹部CT均未发现转移。请提出最佳的治疗意见
A. 立即手术,在术中取活检后决定手术范围
B. 先进行术前化疗,以后根据化疗结果和是否出现远处转移决定是否手术
C. 术前放疗,待肿块缩小以后再手术
D. 先做去势手术,以后再做手术
E. 单纯放疗
6. [单选题]在美国,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人数占全身恶性肿瘤的百分比大约是
A. 15%~20%
B. 5%以上
C. 10%~15%
D. 5%~10%
E. 20%以上
7. [单选题]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 )
A. 医生与病人的关系
B. 医生与患者家属的关系
C. 各类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
D. 各类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关系
E. 以上都不对
8. [单选题]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重要机制,参与抗肿瘤细胞免疫的细胞主要有( )。
A. T细胞
B. 巨噬细胞
C. NK细胞
D. 树突状细胞
E. 以上均是
9. [单选题]在食管癌的化疗方案中疗效肯定,且应用最为普遍的是
A. 5-FU+CF
B. CTX+ADM
C. 5-FU+DDP
D. DDP+NVB
E. ADM+NVB
10. [单选题]睾丸肿瘤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 )。
A. 卵黄囊瘤
B. 畸胎瘤
C. 精原细胞瘤
D. 胚胎癌
E. 绒毛膜上皮癌
11. [单选题]临终关怀的宗旨不包括( )。
A. 以照顾为中心
B. 以提高临终生活质量为目的
C. 维护人的尊严
D. 共同面对死亡
E. 积极治疗,尽最大可能延长临终者的生存时间
12. [单选题]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首选的药物是
A. 紫杉类药物
B. 长春瑞滨
C. 卡培他滨
D. 顺铂
E. 吉西他滨
13. [单选题]我国霍奇金病的发病特点,下列哪项不正确( )。
A. 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家
B. 男性高于女性
C. 发病年龄曲线呈单峰
D. 发病年龄呈曲线双峰
E. 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
14. [单选题]淋巴瘤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查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
A. 睾丸受侵
B. Ⅳ期患者
C. 中枢神经系统受侵
D. 骨髓侵犯
E. 以上都正确
15. [单选题]良性与恶性软组织肿瘤之比为( )。
A. 5:1
B. >100:1
C. 10:1
D. 50:1
E. 1:1
16. [单选题]临终关怀的具体内容包括( )。
A. 解除患者躯体疼痛和心理症状
B. 帮助他们选择一个比较充实、舒适的生活
C. 保证一星期7 天,一天24 小时的医护服务,并强调医疗照护的连续性
D. 组织一个多学科的、训练有素的医护小组为患者及家庭提供服务
E. 以上都包括
17. [单选题]一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肿瘤侵犯了纵隔、双侧颈部、左腋窝及左腹股沟淋巴结,没有B症状,在完成3个周期标准CHOP方案化疗后所有浅表淋巴结完全消退,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均<1.5cm,下一步的治疗应为
A. 停止治疗,定期复查
B. 继续标准CHOP方案化疗至6个周期
C. 换用COP方案化疗至6个周期
D. 受侵淋巴结区的放疗
E. 纵隔放疗
18. [单选题]男性,50岁,咳血丝痰2次,无胸痛及咳嗽。X线示:左肺舌叶圆形阴影,直径约2.5cm,边缘不毛糙,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正常,应采取哪个手术治疗方案较为合理
A. 肺左上叶切除
B. 肺左舌叶切除术加淋巴结清扫
C. 舌叶切除术加术后放疗
D. 舌叶切除术加术中冰冻病理检查
E. 左全肺切除术
19. [单选题]根据AJCC调查Ⅰ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 )。
A. 65%
B. 90%
C. 50%
D. 75%
E. 43%
20. [单选题]TNM分期的意义不包括( )。
A. 预测患者预后
B. 提高肿瘤治愈率
C. 有助于评价疗效
D. 指导临床医师制定治疗计划
E. 有利于各治疗中心进行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