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口腔颌面外科医学(中级)高效提分考试试题(F1),更多口腔颌面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上皮角化不良是指
A. 棘层或基底层内发生角化
B. 角化层中含有固缩的细胞核
C. 角化层过度增厚
D. 角化层内形成小水疱
E. 角化层内形成微脓肿
2. [单选题]形成咬肌、腭帆张肌、鼓膜张肌、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的是
A. 第一鳃弓
B. 第二鳃弓
C. 第三鳃弓
D. 侧鼻突
E. 球状突
3. [单选题]临床上常用于有脓液渗出性感染根管治疗的根管充填材料是
A. 氧化锌丁香油糊剂
B. 根充糊剂
C. 碘仿糊剂
D. 氢氧化钙糊剂
E. 牙胶尖
4. [单选题]以下哪一种水门汀在充填后表面需涂上凡士林或防水剂
A. 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
B. 磷酸锌水门汀
C. 聚羧酸锌水门汀
D. 氢氧化钙水门汀
E. 玻璃离子水门汀
5. [单选题]下颌牙列中牙周膜面积最大的是
A. 尖牙
B. 第一磨牙
C. 第二磨牙
D. 第一前磨牙
E. 第二前磨牙
6. [单选题]鳃裂囊肿穿刺液多为
A. 红褐色血样液体,经久不凝
B. 微浑浊的黄色黏稠性液体
C. 淡黄色清亮液体,含淋巴细胞
D. 黄色或棕色的清亮液体,含胆固醇结晶
E. 乳白色豆腐渣样分泌物
7. [单选题]下颌骨髁突骨折颌间固定最佳保持时间是 ( )
A. 1~2周
B. 2~3周
C. 3~4周
D. 4~5周
E. 5周以上
8. [单选题]男,40岁,右侧下颌骨体部无痛性肿块5年,有逐渐增大趋势,抗炎治疗无效。查体右下颌骨体部稍膨隆,表面皮肤正常,触之质硬,无活动度及触压痛,右下牙无松动。X线见右下颌骨体部多房状囊性阴影,边缘清楚,沿下颌骨纵轴方向分布,囊腔内可见密度较高的牙齿,局部穿刺见豆渣样物质。本病例需进行鉴别诊断的疾病是
A. 成釉细胞瘤
B.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C. 化牙骨质纤维瘤
D. 颌骨中心性心血管瘤
E. 牙骨质瘤
9. [单选题]最理想的盖髓剂是
A. 玻璃离子
B. 抗生素糊剂
C. 氢氧化钙
D. 氧化锌丁香油糊剂
E. 碘仿糊剂
10. [单选题]混合瘤易复发的主要原因是
A. 在涎腺肿瘤中发病率高
B. 手术不易切除彻底
C. 包膜不完整,其内常有瘤细胞侵入
D. 瘤体无包膜
E. 有恶变可能
11. [单选题]氢氧化钙制剂可运用于以下治疗,但除外
A. 直接盖髓
B. 间接盖髓
C. 活髓切断
D. 根管充填
E. 根尖诱导成形
12. [单选题]患者,男.68岁,牙列缺失,正中关系位时,上颌严重前突,在进行全口义齿修复时,正确的排牙方法是
A. 将上前牙排拥挤一些
B. 选用较上颌牙大一型号的下前牙
C. 对上前牙进行减数排列
D. 上前牙略向唇侧,下前牙略向舌侧
E. 上前牙略向舌侧,下前牙略向唇侧
13. [单选题]红斑是一种
A. 良性的炎症性红斑
B. 多形红斑的一种表现形式
C. 口腔黏膜癌前损害
D. 红斑狼疮的主要表现
E. 白色念珠菌感染的表现
14. [单选题]关于牙周炎的特异性菌群学说主要观点认为
A. 牙周炎是一种机会性感染,即菌群失调的观点
B. 牙周炎是由于宿主抵抗力降低所致
C. 不同类型的牙周病由不同的特异性细菌所致,强调菌斑细菌的性质
D. 牙周炎是由非特异性的口腔菌群混合感染所致,与菌斑的量密切相关
E. 牙周炎是由非特异性的口腔群菌混合感染所致,与细菌的毒力密切相关
15. [单选题]下列复合树脂性能特点中,正确的是
A. 超微填料复合树脂的强度火于混合型复合树脂的强度
B. 复合树脂单体的聚合转化率在光照固化后可立即达到100%,无残留单体
C. 延长光照时间,可以非正比例地增加可见光固化复合树脂的固化深度
D. 延长光照时间,也不能增加可见光固化复合树脂的固化深度
E. 在树脂基质相同的情况下,填料越多,线胀系数越大
16. [单选题]与嵌体的固位无关的是
A. 箱状窝洞的深度
B. 箱状窝洞洞底的形态
C. 洞斜面的深度和斜度
D. 箱状窝洞轴壁的平行度
E. 箱状窝洞洞底的面积
17. [单选题]前牙的工作长度具体指
A. 牙齿长度
B. 根管长度
C. 开髓口到根尖端的长度
D. 切端到根尖狭窄部的长度
E. X线片上牙齿长度
18. [单选题]女,19岁,拔牙前采用2%普鲁卡因肾上腺素进行局麻,出现心悸、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无力,脉博快而弱、血压不稳定,该患者情况属于
A. 中毒
B. 过敏反应
C. 肾上腺素反应
D. 晕厥
E. 癔症
19. [单选题]采用自体骨移植进行牙槽嵴增高,术后进行义齿修复的合适时间是
A. 术后4个月以上
B. 术后2~3个月
C. 术后1个月
D. 术后2周
E. 术后1周
20. [单选题]冠周炎冲洗洁净并擦干后,局部应涂以何种药物以促进炎症消退
A. 红汞
B. 甲紫
C. 高锰酸钾
D. 樟脑酚
E. 碘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