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通过Ⅰ相代谢可使药物
A. 脂溶性增大
B. 暴露出非极性基团
C. 稳定性增强
D. 活性提高
E. 引入或暴露出极性基团
2. [单选题]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的是
A. 主动转运
B. 被动转运
C. 促进扩散
D. 膜孔转运
E. 吞噬
3. [单选题]患者因失眠睡前服用苯巴比妥钠100mg,第二天上午呈宿醉现象,这属于
A. 副作用
B. 继发反应
C. 后遗反应
D. 毒性反应
E. 变态反应
4. [单选题]为准确迅速地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最好采用的给药途径是
A. 口服给药
B. 静脉注射
C. 舌下给药
D. 局部表面给药
E. 雾化吸入
5. [单选题]以下处方内容中,不属于“前记”的是
A. 病历号
B. 患者姓名
C. 患者年龄
D. 临床诊断
E. 特殊管理药品标识
6. [单选题]关于C类不良反应的特点,正确的是
A. 机制明确
B. 发生率低
C. 潜伏期长
D. 可重现
E. 由机体的遗传因素引起
7. [单选题]可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是
A. 胰岛素
B. 生长素
C. 高血糖素
D. 糖皮质激素
E. 肾上腺素
8. [单选题]下列现象属于首关消除的是
A. 苯巴比妥肌内注射,被肝药酶代射,使血药浓度降低
B. 硝酸甘油舌下含服,自口腔黏膜吸收,经肝代谢后药效降低
C. 羧苄西林口服被胃酸破坏,吸收入血的药量减少
D. 普萘洛尔口服经肝代谢灭活,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E. 水合氯醛灌肠,经肝代谢使药效降低
9. [单选题]胆固醇不能转变成
A. 胆汁酸
B. 肾上腺素
C. 类固醇激素
D. 胆固醇酯
E. 7-脱氢胆固醇
10. [单选题]尿液呈碱性时,弱酸性药物经尿排泄的情况正确的是
A. 解离度↑,重吸收量↑,排泄量↓
B. 解离度↑,重吸收量↓,排泄量↑
C. 解离度↑,重吸收量↓,排泄量↓
D. 解离度↑,重吸收量↑,排泄量↑
E. 解离度↓,重吸收量↑,排泄量↓
11. [单选题]属于C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是
A. 过度作用
B. 停药综合征
C. 变态反应
D. 特异质反应
E. 致突变反应
12. [单选题]100℃,流通蒸汽灭菌30min适用于
A.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灭菌
B. 注射用油的灭菌
C. 葡萄糖注射液的灭菌
D. 破坏热原
E. 袋装输液的灭菌条件
13. [单选题]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称为
A. 耐受性
B. 变态反应
C. 后遗效应
D. 毒性反应
E. 耐药性
14. [单选题]患者,男性,60岁。在洗浴时昏倒,被人发现送来急诊,查体:昏迷状,血压170/100mmHg,口唇呈樱桃红色,两肺满布湿鸣,双侧巴氏征(+)。初步诊断可能是
A. 一氧化碳中毒
B.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C. 低血糖昏迷
D. 化脓性关节炎
E. 脑出血
15. [单选题]下列药物中可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是
A. 二甲双胍
B. 甲状腺激素
C. 甲苯磺丁脲
D. 米非司酮
E. 普萘洛尔
16. [单选题]在半固体培养基上有鞭毛的细菌生长后会出现
A. 菌膜
B. 浑浊
C. 沉淀
D. 菌落
E. 变色
17. [单选题]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聚的机制是
A. 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
B. 竞争性抑制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
C.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抑制磷酸二酯酶
D. 激活抗凝血酶Ⅲ
E. 催化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
18. [单选题]我国从何时开始试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
A. 1999年底
B. 2000年1月1日
C. 2001年1月1日
D. 2002年1月1日
E. 2003年1月1日
19. [单选题]与混悬剂微粒沉降速度无关的因素是
A. 混悬剂的黏度
B. 混悬微粒密度
C. 混悬微粒的粒径
D. 混悬剂的给药途径
E. 分散介质的密度
20. [单选题]可使胃肠道动力发生改变而增加地高辛吸收的药物为
A. 甲氧氯普胺
B. 喹诺酮类药物
C. 抗胆碱药物
D. 考来烯胺
E. 华法林
1.正确答案 :E
解析:代谢的经典 研究方法是还原法,即对单个代谢途径进行研究。放射性示踪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研究手段,它通过定位放射性标记的中间物和产物来追踪代谢过程,从而可以在整个生物体、组织或细胞等不同水平上对代谢进行研究。随后,对催化这些化学反应的酶进行 纯化,并鉴定它们的动力学性质和对应的 抑制剂。另一种研究方法是在一个细胞或组织中鉴定代谢相关的小分子,其中所有的这些小分子被称为一个代谢组(Metabolome)。综上,这些研究给出了单个代谢途径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但这些方法却无法有效应用于更为复杂的系统,如一个完整细胞中的所有代谢。
2.正确答案 :C
解析:主动转运是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的作用,药物从膜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的转运。主动转运特点:①逆浓度梯度;②需要消耗机体能量;③需要载体参与;④转运的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的量及活性有关;⑤结构类似物可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⑥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⑦有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被动转运是指存在于膜两侧的药物顺浓度梯度,即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被动转运特点:①顺浓度梯度;②不需要载体;③不消耗能量;④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促进扩散又称易化扩散,是指某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膜孔转运是被动转运的一种形式,在胃肠道上皮细胞膜上有0.4~0.8nm大小的微孔,这些贯穿细胞膜且充满水的微孔是水溶性小分子药物的吸收途径,如水、乙醇、尿素、糖类等。吞噬是膜动转运的一种方式,摄取的药物为溶解物或液体称为胞饮作用;摄取的物质为大分子或颗粒状物称为吞噬作用。
3.正确答案 :C
解析:考查主要几种不良反应的定义。后遗效应指血药浓度降至最低有效浓度后,仍残存的生物效应;变态反应指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的异常反应,与用药剂量、药理作用无关;继发反应指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后的不良反应,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使体内敏感菌群受到抑制,不敏感菌群大量繁殖而形成新的感染,也称二重感染;毒性反应是指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肌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而产生的危害性反应。
4.正确答案 :B
解析: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是一种医疗方法,即把血液、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直接注射到静脉中,能迅速地达到有效血药浓度。静脉注射可分短暂性与连续性,短暂性的静脉注射多以针筒直接注入静脉,即一般常见的“打针”;连续性的静脉注射则以静脉滴注实施,俗称“点滴”。
5.正确答案 :E
解析:前记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6.正确答案 :C
解析:关于C类不良反应的特点,正确的是潜伏期长。
7.正确答案 :A
8.正确答案 :D
解析: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
9.正确答案 :B
解析:胆固醇可转化为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及维生素D(7-脱氢胆固醇)等生理活性物质,或酯化为胆固醇酯储存于胞液中。
10.正确答案 :B
解析: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易解离,多以离子状态存在,不易被机体吸收,因此重吸收量减少,排泄量增多。
11.正确答案 :E
解析: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理作用关系划分为:A型B型和C型不良反应。A型:是由于药品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其特点是可以预测,通常与剂量相关,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一般发生率高,死亡率低。B型: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特点是与使用剂量无关,一般难以预测,发生率低,死亡率高,而且时间关系明确。C型: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潜伏期较长,药品和不良反应之间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特点为背景发生率高,用药史复杂,发生机制不清晰。此外,按不良反应性质可分为,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致癌作用,致突变,致畸作用等。其他还报括首剂效应。停药反应等。
12.正确答案 :A
13.正确答案 :E
解析:耐药性 也称抗药性,系指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对药物产生耐药现象。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疗效就明显下降。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对一些常用药物都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对于那些应用时间较长,使用范围广泛的药物,细菌的耐药往往较为严重。
14.正确答案 :A
15.正确答案 :E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普萘洛尔主要通过阻断β受体,减轻甲亢患者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性症状。此外,还可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分泌及阻止外周T4脱碘成为T3而发挥抗甲亢作用。其他选项均不正确。故答案选择E。
16.正确答案 :B
解析:半固体培养基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有鞭毛的细菌除了在穿刺接种的穿线上生长外,在穿刺线的两侧均可见羽毛状或云雾状浑浊生长,为动性。无鞭毛的细菌只沿穿刺线呈明显的线状生长,为动力试验阴性。答案选B
17.正确答案 :A
解析:阿司匹林抗血栓的作用机制 细胞中的花生四烯酸以磷脂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膜中,多种刺激因素可激活磷脂酶使花生四烯酸从膜磷脂中释放出来。
18.正确答案 :B
解析:2000年1月1日,《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标志中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初步建立。国家药监局依据该办法,还公布了非处方药专有标识 OTC ,制定了对第一批《国家非处方药目录》药品进行审核登记工作的规定,印发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并在部分城市和药品零售企业开展药品分类管理的流通试点工作。在试点药店中确定了药品分类管理示范药店。
19.正确答案 :D
解析: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混悬剂中的微粒受重力作用产生沉降时,其沉降速度服从Stoke`s定律:式中,V—为沉降速度,cm/s;r—为微粒半径,cm;ρ1和ρ2—分别为微粒和介质的密度,g/ml;g—为重力加速度,cm/s2;η—为分散介质的粘度,泊=g/cm?s,l泊=0.1Pa?s。由Stokes公式可见,微粒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平方、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成正比,与分散介质的粘度成反比。混悬剂微粒沉降速度愈大,动力稳定性就愈小。增加混悬剂的动力稳定性的主要方法是:①尽量减小微粒半径,以减小沉降速度;②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以减小固体微粒与分散介质间的密度差,这就要向混悬剂中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在增加介质粘度的同时,也减小了微粒与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同时微粒吸附助悬剂分子而增加亲水性。混悬剂中的微粒大小是不均匀的,大的微粒总是迅速沉降,细小微粒沉降速度很慢,细小微粒由于布朗运动,可长时间悬浮在介质中,使混悬剂长时间地保持混悬状态。
20.正确答案 :C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lmdx3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