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职称副高考试宝典中医妇科副高考试模拟题(F8),更多中医妇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职称副高考试宝典中医妇科副高考试模拟题(F8),更多中医妇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善于治疗膏淋的药物是
  A. 滑石 
  B. 萆薢 
  C. 石韦 
  D. 车前子 
  E. 海金沙 
 
2. [单选题]患者盛氏,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脉沉实有力。治宜选用
  A. 十枣汤 
  B. 实脾散 
  C. 五皮散 
  D. 真武汤 
  E. 泻白散 
 
3. [单选题]太阳病,汗下之后,表无大热,汗出而喘者,治宜
  A.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B. 葛根汤 
  C.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D. 葛根黄芩黄连汤 
  E. 以上都不适用 
 
4. [单选题]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
  A. 桂枝甘草汤主之 
  B. 桂枝汤主之 
  C. 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D. 附子汤主之 
  E. 柴胡桂枝汤主之 
 
5. [单选题]肌表硬痛拒按者多提示
  A. 实证 
  B. 气滞 
  C. 虚证 
  D. 积水 
  E. 瘕聚 
 
6. [单选题]女,25岁,工作时突然昏到,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有痰声,面色晦暗,舌苔白腻,脉滑,属
  A. 心火亢盛证 
  B. 痰蒙心神证 
  C. 痰火扰神证 
  D. 瘀阻脑络证 
  E. 肝风内动证 
 
7. [单选题]咽喉色鲜红娇嫩、肿痛不甚者的原因为
  A. 肺胃积热 
  B. 痰湿停滞 
  C. 寒凝咽喉 
  D. 阴虚火旺 
  E. 胃中有热 
 
8. [单选题]以下属于按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
  A. 培土生金 
  B. 益火补土 
  C. 泻南补北 
  D. 滋水涵木 
  E. 金水相生 
 
9. [单选题]古人根据婚、嫁、产时期的不同,对阴道口冠以命名,该妇女在未产时,称阴道口是
  A. 胞门 
  B. 龙门 
  C. 玉门 
  D. 子门 
  E. 廷孔 
 
10. [单选题]小便不利,有水气,其人苦渴,小腹怕冷者,治宜
  A. 五苓散 
  B. 猪苓汤 
  C. 苓桂术甘汤 
  D. 肾气丸 
  E. 栝蒌瞿麦丸 
 
11. [多选题]当归四逆汤的药物组成有哪几组药
  A. 干姜、人参 
  B. 通草、细辛 
  C. 桂枝、甘草、大枣 
  D. 生姜、附子 
  E. 当归、芍药 
 
12. [多选题]"五邪中人,各有法度"中"五邪"是指( )
  A. 雾露 
  B. 湿邪 
  C. 风寒 
  D. 痰瘀 
  E. 宿食 
 
13. [多选题]下列哪些症状为清燥救肺汤与沙参麦冬汤所共有( )
  A. 身热 
  B. 口渴 
  C. 干咳 
  D. 气逆而喘 
  E. 苔薄白或薄黄而燥 
 
14. [单选题]经前或经期乍寒乍热,经行腹痛,经色黯红夹有血块,舌黯,脉沉弦,其治疗选方是( )。
  A. 膈下逐瘀汤 
  B. 清经散 
  C. 补中益气汤 
  D. 凉膈散 
  E. 血府逐瘀汤 
 
15.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无排卵型功血的临床表现:
  A. 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均不规律 
  B. 子宫内膜无分泌改变 
  C. 基础体温呈单相型 
  D. 部分患者可有雌激素过多症状 
  E. 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 
 
16. [单选题]由芍药、麻黄、石膏、桂枝、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的方剂,其方名为
  A. 大青龙汤 
  B. 桂枝麻黄各半汤 
  C. 桂枝二麻黄一汤 
  D. 桂枝二越婢一汤 
  E. 以上都不是 
 
17. [单选题]关于孕激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由卵巢和肾上腺髓质产生 
  B. 胎盘也可产生 
  C. 在肝脏中代谢 
  D. 降解为孕二醇 
  E. 卵泡期含量极低 
 
18. [单选题]治疗气滞湿郁型经行浮肿的最佳方剂是:
  A. 血府逐瘀汤 
  B. 少腹逐瘀汤 
  C. 八物汤 
  D. 苓桂术甘汤 
  E. 白术散 
 
19. [单选题]《热论》两感于寒传遍三阴三阳后三日乃死的原因是
  A. 荣卫不行、五脏不通 
  B. 胃气乃尽 
  C. 经气不能自复 
  D. 邪气入里化热 
  E. 少阳厥阴受邪太甚 
 
20. [单选题]女患者,30岁,带下量多,色白质粘,无臭气,神疲肢倦,纳少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缓弱,治疗最佳方剂是:
  A. 内补丸 
  B. 知柏地黄汤 
  C. 止带方 
  D. 易黄汤 
  E. 完带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