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资格初级考试宝典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初级专业专业考试试题(AJ5),更多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下肢第Ⅳ~Ⅴ阶段,修正协同动作和使运动从协同模式中摆脱出来。不包括
A. 下肢外展、内收的促进
B. 下肢伸、屈肌联合动作的引出
C. 整个下肢异常协同运动模式的分离
D. 下肢协同运动模式分离的足背屈的促进
E. 下肢协同运动模式分离的桥式运动的促进
2. [单选题]"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病情稳定48小时后尽早康复治疗"属于脑卒中
A. 急性期
B. 慢性期
C. 恢复期
D. 亚急性期
E. 恢复后期
3. [单选题]一名治疗师对一名患者的一对一训练方式是
A. 自主训练
B. 个人训练
C. 小组训练
D. 家庭训练
E. 治疗师训练
4. [单选题]脑卒中的功能评定,Brunnstrom法属于
A. 运动功能评定
B. 感知认知评定
C. 言语和吞咽评定
D. 平衡和协调能力评定
E.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5. [单选题]老年患者不宜进行下列哪种活动
A. 书法
B. 绘画
C. 篮球比赛
D. 编织
E. 小手工艺品制作
6. [单选题]有氧训练禁忌证不包括
A. 感知认知功能障碍
B. 严重骨质疏松
C. 心脏移植术后
D. 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
E. 不稳定型心绞痛
7. [单选题]心脏叩诊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叩诊时左手指横置于肋间,也可与肋间垂直
B. 左心界叩诊顺序:一般可自下而上,自外而内
C. 叩诊时心尖搏动不清楚者,可从左腋前线第5肋间处开始
D. 叩诊时先触及心尖搏动,在心尖搏动外3~4cm处,由外向内沿肋间进行
E. 正常心浊音界随年龄、体型而移位
8. [单选题]细胞生理叙述中,"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于时间的变化率达到临界值"属于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被动转运
E. 引起兴奋的条件
9. [单选题]由于机体的防卫功能减弱,正常菌群中的细菌引起自身感染
A. 大面积烧伤,导致正常菌群的自身感染
B. 耐药性葡萄球菌繁殖成优势菌而发生腹泻
C. 艰难梭菌在结肠内大量繁殖,导致假膜性肠炎
D. 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引起肠道、肛门或阴道感染
E. 大肠埃希菌进入腹腔或泌尿道,可引起腹膜炎、泌尿道感染
10. [单选题]微波疗法确切命名是哪一项
A. 分米波疗法
B. 厘米波疗法
C. 毫米波疗法
D. 厘米波疗法与分米波疗法
E. 厘米波疗法、分米波疗法与毫米波疗法
11. [单选题]髋部特殊检查中,"患者仰卧位,双手抱一侧膝关节,并尽力屈曲髋、膝关节,使大腿贴近腹壁,腰部贴于床面。再让患者伸直另一侧下肢"的是
A. 托马斯(Thomas)征
B. 下肢短缩试验(Allis征)
C. 双髋外展试验(蛙式试验)
D. 望远镜试验(套叠征)
E. 臀中肌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单腿独立试验)
12. [单选题]患者男,28岁。自感乏力,厌油,食欲减退,畏寒高热3天,体温39℃,巩膜黄染,拟诊断为急性病毒性肝炎。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是
A. ALT
B. AST
C. LDH
D. GGT
E. ALP
13. [单选题]哪一项是冠心病康复的Ⅰ期适应证
A. 体温<37.5℃
B. 无明显心绞痛
C. 血压无明显波动
D. 安静心率<120次/分
E. 运动能力达到3代谢当量(METs)以上
14. [单选题]由于电极下电解产物刺激皮肤,治疗后皮肤上可能出现瘙痒、充血、小丘疹,可以采取下列哪一项治疗
A. 涂酒精
B. 涂碘酒
C. 涂龙胆紫
D. 照射紫外线
E. 涂甘油酒精液
15. [单选题]改良Ashworth分级法1级的表现是
A. 无肌张力的增加
B. 肌张力略增加
C. 肌张力轻度增加
D. 肌张力较明显增加
E. 受累部分僵直
16. [单选题]股四头肌肌力Lovett3级的表现是
A. 肌肉轻微收缩但无运动
B. 侧卧位可伸直膝关节
C. 坐位可伸直膝关节但不能抗阻
D. 坐位可伸膝并抗一定阻力
E. 坐位可伸膝并抗充分阻力
17. [单选题]股骨颈骨折
A. 易发生肱动脉损伤
B. 易发生腘动脉损伤
C. 易发生缺血性骨坏死
D. 易发生桡神经损伤
E. 易发生坐骨神经损伤
18.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分为几个类别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E. 7个
19. [单选题]与单纯扩散相比,易化扩散的主要特点是
A. 顺浓度差转运
B. 温度升高时扩散量增加
C. 需要膜蛋白质的"帮助"
D. 不消耗能量
E. 是脂溶性物质跨膜转运的主要方式
20. [单选题]脑复苏的治疗不包括
A. 维持动脉血压
B. 维持机体正常体温
C. 降低颅内压
D. 避免或减轻使脑代谢需求增加的因素
E. 减轻脑组织的再灌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