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眼科学中级资格在线测试题库(AJ4),更多中医眼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眼科学中级资格在线测试题库(AJ4),更多中医眼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不符合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表现是
  A. 大量结核菌一次或短时间内数次侵入血循环,到达肺部所引起 
  B. 两肺从肺尖到肺底均匀分布,小点状阴影,约2mm大小 
  C. 病灶大小、密度基本相同,短期病灶可融合 
  D. 病灶边缘较清楚,如有渗出性反则较模糊 
  E. 1周内可出现典型的结节影 
 
2. [单选题]患者,男,38岁。疟疾已有三日,每隔一天发作,舌淡,脉弦。首选的药物是
  A. 瓜蒂 
  B. 黄芩 
  C. 常山 
  D. 青蒿 
  E. 槟榔 
 
3. [单选题]提示疾病发展转折点的是
  A. 自汗 
  B. 盗汗 
  C. 绝汗 
  D. 冷汗 
  E. 战汗 
 
4. [单选题]按寸口脉分候脏腑,右寸脉可候
  A. 心与膻中 
  B. 肾与小腹 
  C. 脾与胃 
  D. 肝、胆与膈 
  E. 肺与胸中 
 
5. [单选题]管理本行政区域医师工作的机构是
  A.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人事部门 
  B.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部门 
  C.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D. 各级医师协会 
  E. 各级政府 
 
6. [单选题]下列方中未用芍药的方剂是
  A. 桂枝茯苓丸 
  B. 当归散 
  C. 白术散 
  D. 胶艾汤 
  E. 四物汤 
 
7. [单选题]石菖蒲、远志的共同作用是
  A. 开窍宁神 
  B. 化湿和胃 
  C. 养心安神 
  D. 祛痰止咳 
  E. 消痈散肿 
 
8. [单选题]苏合香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A. 白术 
  B. 诃子 
  C. 犀角 
  D. 朱砂 
  E. 甘草 
 
9. [单选题]时宜惊醒,不易安卧属于
  A. 营血亏虚,心神失养 
  B. 阴虚火旺,内扰心神 
  C. 痰热上扰,心神不安 
  D. 食滞内停,内扰心神 
  E. 痰湿上蒙清窍 
 
10. [单选题]下列何方配伍了相反的药物
  A. 十枣汤 
  B. 大黄甘遂汤 
  C. 木防己汤 
  D. 葶苈大枣泻肺汤 
  E. 甘遂半夏汤 
 
11. [单选题]潜伏性感染意义是
  A.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只引起轻微症状 
  B. 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保持暂时性平衡,当人体防御功能减弱时,可引起疾病 
  C. 病原体与人体保持永久平衡,不引起症状 
  D. 病原体侵入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不出现症状 
  E. 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免疫反应,不出现症状 
 
12. [单选题]关于问诊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态度要和蔼、柔和 
  B. 循循善诱,以暗示引导患者提供所需资料 
  C. 尽量用通俗语言问诊 
  D. 直接询问患者,获取病史资料 
  E. 从简单问题开始问起 
 
13. [单选题]六味地黄丸和大补阴丸两方组成中均不含有的药物是
  A. 炙龟板、熟地黄 
  B. 泽泻、茯苓 
  C. 生地黄、怀牛膝 
  D. 知母、黄柏 
  E. 牡丹皮、山茱萸 
 
14. [单选题]按照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脾病传肾"的发生机制是
  A. 相克 
  B. 相侮 
  C. 相乘 
  D. 母病及子 
  E. 子病犯母 
 
15. [单选题]医学伦理原则不含
  A. 不伤害 
  B. 有利 
  C. 尊重 
  D. 胆识 
  E. 公正 
 
16. [单选题]羚角钩藤汤与天麻钩藤饮二方均具有的功用是
  A. 清热平肝息风 
  B. 滋阴增液舒筋 
  C. 滋阴潜阳息风 
  D. 清热活血止痛 
  E. 滋阴清热安神 
 
17. [单选题]瓜蒂具有的功效是
  A. 涌吐痰涎,截疟 
  B. 涌吐痰食,祛湿退黄 
  C. 涌吐痰涎,解毒收湿 
  D. 涌吐痰涎,收疮 
  E. 涌吐痰食,温肺化饮 
 
18. [单选题]升麻葛根汤的功用是
  A. 疏散风热,养血活血 
  B. 疏风活血,清热利湿 
  C. 疏风祛湿,清热解毒 
  D. 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E. 辛凉解肌,透疹解毒 
 
19. [单选题]正常成人网织红细胞百分数是
  A. 0.5%~1.2% 
  B. 1.0%~1.5% 
  C. 0.5%~1.0% 
  D. 0.5%~1.5% 
  E. 0.5%~2.0% 
 
20. [单选题]黄芪与茯苓配伍,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作用,这种配伍关系是
  A. 相须 
  B. 相使 
  C. 相反 
  D. 相恶 
  E. 相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