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高级职称(正高)考试宝典2024内分泌学(正高)考试模拟题库(P3),更多内分泌(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高级职称(正高)考试宝典2024内分泌学(正高)考试模拟题库(P3),更多内分泌(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小儿惊风多见( )
  A. 面色淡青或青黑 
  B. 面色与口唇青紫 
  C. 眉间、鼻柱、唇周发青 
  D. 面色青黄无华 
  E. 满面通红 
 
2. [多选题]女,35岁,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骨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检验可发现哪些异常
  A. 血钙低、磷高 
  B. 血浆中活性维生素D低 
  C. 血浆中甲状旁腺激素测值高 
  D. 尿钙高 
  E. 血浆中甲状腺激素测值高 
 
3. [单选题]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
  A. 血液 
  B. 泪液 
  C. 汗液 
  D. 津液 
  E. 气 
 
4. [单选题]莱菔子的功效是( )
  A. 消食和中、化痰除痞 
  B. 消食化积、活血祛瘀 
  C. 消食导滞、疏肝下气 
  D. 消食化积、降气化痰 
  E. 行气导滞、涩精止遗 
 
5. [多选题]可导致成人腺垂体功能减退的有( )
  A. 头颅外伤 
  B. 淋巴细胞垂体炎 
  C. 产后大出血 
  D. 垂体卒中 
  E. 鞍区放射治疗 
 
6. [单选题]便秘的病机关键是( )
  A. 热盛伤津,肠道失润 
  B. 大肠传导功能失职 
  C. 气机郁滞,胃肠运化障碍 
  D. 气血虚弱,大肠无力 
  E. 阴寒内生,肠胃凝滞 
 
7. [多选题]气滞所致疼痛可以出现( )
  A. 重痛 
  B. 绞痛 
  C. 窜痛 
  D. 胀痛 
  E. 酸痛 
 
8. [多选题]药物的性味归纳正确的是( )
  A. 寒凉属阴 
  B. 温热属阳 
  C. 咸甘发散为阳 
  D. 酸苦涌泄为阴 
  E. 淡味渗泄为阳 
 
9. [多选题]成人原发性甲减的主要病因是
  A. 抗甲状腺药物 
  B. 碘缺乏 
  C. 碘过量 
  D. 自身免疫损伤 
  E. 甲状腺破坏 
 
10. [多选题]消法包括消散和破消两方面,主要的方法有( )
  A. 消痰化饮 
  B. 行气化痰 
  C. 行气消瘀 
  D. 消食导滞 
  E. 消坚化积 
 
1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可诊断为闭经的是( )
  A. 既往月经正常,现停经3个月,恶心呕吐 
  B. 产后3~5个月,从未行经 
  C. 既往月经不调,现7个月未行 
  D. 少女初潮后,月经半年未行 
  E. 绝经后一年未行经 
 
12. [多选题]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临床常见类型有
  A. 低血镁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B. 低血钙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C.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D.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E.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13. [多选题]下列检查中,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没有特异性的有
  A. 甲状腺激素升高 
  B. 高效价的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 
  C. 甲状腺摄碘功能降低 
  D. 甲状腺超声提示低回声结节 
  E. 甲状腺穿刺细胞学检查 
 
14. [多选题]裂纹舌形成多由于( )
  A. 血虚 
  B. 热盛伤阴 
  C. 阴虚火旺 
  D. 血瘀 
  E. 气滞 
 
15. [单选题]不同病人分别表现脱肛、眼睑下垂等病症,治疗时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此称为( )
  A. 因人制宜 
  B. 因地制宜 
  C. 辨病论治 
  D. 异病同治 
  E. 同病异治 
 
16. [单选题]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是( )
  A. 原穴 
  B. 郄穴 
  C. 八会穴 
  D. 募穴 
  E. 腧穴 
 
17. [单选题]治疗中风气虚血瘀证的常用方剂是( )
  A. 镇肝熄风汤 
  B. 大定风珠 
  C. 补阳还五汤 
  D. 羚角钩藤汤 
  E. 天麻钩藤饮 
 
18. [多选题]缺钾性低钾血症的骨骼肌表现为
  A. 呼吸困难 
  B. 吞咽困难 
  C. 全身性肌无力 
  D. 肌张力增高 
  E. 腱反射亢进 
 
19. [多选题]甲状腺相关眼病常用检查项目包括
  A. 自身抗体检查 
  B. 超声检查 
  C. 奥曲肽扫描 
  D. 眼眶CT 
  E. 眼眶MRI 
 
20. [单选题]患者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干咳,咽干舌燥,烦热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诊断为( )
  A. 气虚感冒 
  B. 阴虚感冒 
  C. 风寒感冒 
  D. 风热感冒 
  E. 暑湿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