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肿瘤外科医学高级职称(正高)考前模拟题(L8),更多肿瘤外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肿瘤外科医学高级职称(正高)考前模拟题(L8),更多肿瘤外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治疗中风气虚血瘀证的常用方剂是( )
  A. 镇肝熄风汤 
  B. 大定风珠 
  C. 补阳还五汤 
  D. 羚角钩藤汤 
  E. 天麻钩藤饮 
 
2. [单选题]多为实质性脏器,共同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贮藏精气的是( )
  A. 五脏 
  B. 六腑 
  C. 奇恒之腑 
  D. 奇经八脉 
  E. 肝、脾、肺、肾 
 
3. [多选题]术中冰冻诊断适应证有( )
  A. 临床怀疑恶性病变 
  B. 查找所取组织中有无肿瘤 
  C. 术前不能获取组织的病变 
  D. 切缘是否干净 
  E. 判断肿瘤属于原发或转移 
 
4. [单选题]黄苔主热证,若里热盛极,耗伤津液,则见( )
  A. 舌苔淡黄 
  B. 舌苔黄腻 
  C. 舌苔焦黄干裂 
  D. 舌苔灰黄 
  E. 舌苔深黄 
 
5. [单选题]患者时常失眠,急躁易怒,头晕目眩,胸闷胁痛,口干口苦。应辨证为( )
  A. 心脾两虚 
  B. 阴虚火旺 
  C. 痰热扰心 
  D. 心虚胆怯 
  E. 肝火扰心 
 
6. [单选题]在头面部,分布于面部、额部的经脉是( )
  A. 阳明经 
  B. 太阳经 
  C. 少阳经 
  D. 厥阴经 
  E. 少阴经 
 
7. [多选题]引起月经先期的主要机理有( )
  A. 血热 
  B. 气虚 
  C. 血瘀 
  D. 虚热 
  E. 血虚 
 
8. [单选题]月经初潮较迟,或月经后期量少,渐至闭经,头晕耳鸣,腰酸腿软,性欲低下,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治宜( )
  A. 补益肾气,调理冲任 
  B. 滋肾益阴,养血调经 
  C. 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D. 健脾益气,养血调经 
  E. 补血养血,活血调经 
 
9. [多选题]下列化疗药物中,常用于治疗胃癌的有( )
  A. 卡培他滨 
  B. 替吉奥(S–1) 
  C. 紫杉醇 
  D. 多柔比星 
  E. 伊立替康 
 
10. [单选题]十二经脉中,沿着喉咙,夹于舌根部的是( )
  A. 足太阴脾经 
  B. 足厥阴肝经 
  C. 足少阴肾经 
  D. 足阳明胃经 
  E. 手太阴肺经 
 
11. [单选题]腧穴可分为三类,即( )
  A. 十二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B. 十四经穴、奇穴、特定穴 
  C. 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D. 经穴、络穴、阿是穴 
  E. 经穴、络穴、经外奇穴 
 
12. [多选题]诊断闭经最有意义的有( )
  A. 女子12岁月经尚未来潮 
  B. 妊娠期无月经 
  C. 女子年逾16岁月经尚未来潮 
  D. 月经来潮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 
  E. 月经来潮后又中断自身之月经周期3个周期以上未来潮者 
 
13. [单选题]中医学理论体系发展过程学术争鸣的时期是( )
  A. 战国及两汉 
  B. 两晋隋唐 
  C. 宋、金、元 
  D. 明清 
  E. 近现代 
 
14. [单选题]治疗热入营分证的主方是( )
  A. 清热地黄汤 
  B. 白虎汤 
  C. 清营汤 
  D. 五味消毒饮 
  E. 黄连解毒汤 
 
15. [单选题]胁痛的适宜治疗方法是( )
  A. 运脾化湿 
  B. 辛散解表 
  C. 扶肝抑脾 
  D. 疏肝理气 
  E. 温经通络 
 
16. [单选题]治疗血淋的常用方剂是( )
  A. 八正散 
  B. 小蓟饮子 
  C. 五苓散 
  D. 茵陈蒿汤 
  E. 三仁汤 
 
17. [单选题]望舌以辨别疾病虚实,主要观察( )
  A. 舌色浅深 
  B. 舌质老嫩 
  C. 舌苔厚薄 
  D. 舌苔润燥 
  E. 舌体胖瘦 
 
18. [多选题]"火"性具有的特征包括( )
  A. 向上 
  B. 曲直 
  C. 温热 
  D. 升腾 
  E. 升发 
 
19. [单选题]《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以平为期,而不可过"。这反映了中医治则中的( )
  A. 未病先防 
  B. 已病防变 
  C. 扶正和祛邪 
  D. 同病异治 
  E. 治病求本 
 
20. [单选题]六淫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特点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燥邪 
  E. 火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