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师定期考核培训考试宝典2024口腔医师定期考核考试模拟练习题(T3),更多口腔医师定期考核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医师定期考核培训频道。
1. [单选题]大龋洞内发现粉色或红色息肉状物,应考虑以下诊断,但除外( )。
A. 牙髓息肉
B. 牙髓肿瘤
C. 牙龈息肉
D. 牙周膜息肉
E. 无一项可除外
2. [单选题]患者两上颌侧切牙缺失,缺牙间隙略小,两中切牙之间有一2mm间隙,最佳的修复方案为:
A. 用固定桥修复缺牙
B. 先正畸关闭两中切牙之间间隙,再修复
C. 先光敏树脂关闭两中切牙之间间隙,再修复
D.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缺牙以及牙间隙
E. 两中切牙烤瓷冠修复,然后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缺牙
3. [单选题]女,52岁。一年前戴用右上固定义齿,现自觉基牙有跳痛,伴有松动。查76缺失,单端固定桥,54为桥基牙,固定桥松动Ⅰ°,叩痛(++)。其松动的主要原因为
A. 咬合早接触
B. 牙周膜损伤
C. 基牙数目少
D. 末端侧下沉
E. 设计不合理
4. [单选题]某冠心病患者想接受冠脉搭桥治疗,但又担心术中出现意外,这属于( )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E. 多重趋避冲突
5. [单选题]不常用于控制菌斑预防牙周疾病的是( )。
A. 氯己定
B. 氟化亚锡
C. 血根碱
D. 螺旋霉素
E. 季铵化合物
6. [单选题]不属于菌斑控制方法的是( )。
A. 牙线、牙签
B. 牙刷、牙膏
C. 牙间隙刷
D. 含漱剂
E. 抗生素
7. [单选题]下列有关牙龈脓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急性化脓性炎症
B. 是慢性化脓性炎症
C. 患牙叩痛明显
D. 患牙必有松动
E. 患牙牙周袋溢脓
8. [单选题]KenndyIV的活动义齿模型设计时,将模型向后倾斜的主要目的( )。
A. 使义齿由前向后戴入
B. 制作方便、便于义齿的摘戴
C. 利用倒凹固位
D. 牙槽嵴丰满,唇侧倒凹过大
E. 减少义齿前份基托与余留牙间的间隙、利于美观
9. [单选题]桩冠根管预备中下列不正确的操作是( )。
A. 先看牙片
B. 确定桩长度
C. 用圆钻去除根充物
D. 用裂钻去除根充物和修整根管壁一次完成
E. 钻进时随时校正钻入方向
10. [单选题]一患者因烧伤后遗留颏颈部纵向条索状瘢痕,长约10cm,患者仰头等活动受限,对该患者治疗最好采用( )。
A. “Y-V”成形术
B. 沿瘢痕长轴切除后拉拢缝合
C. 切除瘢痕后表层皮片移植术
D. “Z”成形术
E. 瘢痕打磨术
11. [单选题]我国国家的根本大法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E.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2. [单选题]患者,男性,63岁,左下第一磨牙磨耗重,现出现自发痛,拟行根管治疗,根管治疗的步骤为
A. 根管预备和充填
B. 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
C. 根管清理、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
D. 机械预备、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
E. 根管清理、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
13. [多选题]人在愤怒的情绪状态下,很多想法可能是不合理的。认知重构是将不合理想法变成更加合理的有效方法。下列选项中哪些做法属于积极认知重构的策略( )
A. 在谈到自己和他人的时候,不要用“从来没有”或“总是”这类词
B. 聚焦于问题解决
C. 找回符合逻辑的思维
D. 将期望转变为要求
E. 主动放弃自己的想法
14. [单选题]根尖周脓肿与牙周脓肿鉴别的要点如下,除外( )。
A. 牙周袋
B. 脓肿部位
C. 牙髓活力
D. 疼痛的程度
E. 牙龈红肿程度
15. [单选题]患者男性30岁,医源性右翼下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出大量灰白色稀薄腐臭脓液,此为何种感染所致?( )
A. 大肠杆菌
B. 变形链球菌
C. 结核杆菌
D. 肺炎双球菌
E. 混合性感染
16. [单选题]女4岁。左下颌可见ABDE。72比82大,切端有一切嵴把牙齿分成近中小远中大2部分,切端发育沟贯穿舌侧面,探卡探针。诊断:
A. 融合牙
B. 釉质发育不全
C. 深龋
D. 恒侧切牙先天缺失
E. 牙中牙
17. [单选题]性格的特征不包括( )
A. 对现实的态度
B. 意志特征
C. 情绪特征
D. 应激特征
E. 理智特征
18. [单选题]根管治疗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 疼痛
B. 侧穿根管壁
C. 器械落入消化道
D. 器械落入呼吸道
E. 器械折断根管内
19. [单选题]发生以下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时,医疗机构应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
A. 可能是二级医疗事故的
B. 可能是三级医疗事故的
C. 患者因病死亡的
D. 导致1人人身损害后果的
E. 导致2人人身损害后果的
20. [单选题]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涉及以下领域除了( )
A. 政治、经济
B. 意识形态
C. 文化、教育、法律
D. 地理位置、气候
E. 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