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护理副高卫生高级职称2024冲刺密卷答案解析(U7),更多中医护理(副高)副主任护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护理副高卫生高级职称2024冲刺密卷答案解析(U7),更多中医护理(副高)副主任护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秋季的脉象特
  A. 中规 
  B. 中权 
  C. 中衡 
  D. 中矩 
  E. 以上均不是 
 
2. [单选题]关于护理表格的书写,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记录及时、准确、真实 
  B. 语句通顺、简明扼要,无错别字 
  C. 各种文件除特殊规定外,要用钢笔书写,字迹工整 
  D. 署名处须签全名,如有带教学生,则以如下格式书写:学生姓名/老师姓名 
  E. 使用国家统一使用的度量衡单位 
 
3. [单选题]六淫是指( )
  A. 六气 
  B. 内生五邪和暑邪 
  C. 六种毒气 
  D. 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E. 以上都不是 
 
4. [单选题]葛根芩连汤证中的下利一证,最确当的病机是
  A. 太阳表邪不解,内迫阳明 
  B. 湿热下注,大肠气滞 
  C. 脾胃阳虚,水气内停 
  D. 表证误下,邪热内结肠胃 
  E. 脾胃虚寒,运化失司 
 
5. [单选题]温病热闭心包证的临床表现是
  A. 灼热神昏,皮肤黏膜出血 
  B. 昏愦不语,汗多气短,脉细无力 
  C. 身体灼热,昏谵或昏愦,舌謇肢厥,舌绛鲜泽 
  D. 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红绛 
  E. 神识昏蒙或表情淡漠,甚则谵语乱言 
 
6. [单选题]心开窍于( )
  A. 目 
  B. 舌 
  C. 口 
  D. 鼻 
  E. 耳 
 
7. [单选题]滑数脉的主病是( )
  A. 痰热 
  B. 表热 
  C. 虚热 
  D. 肝火 
  E. 风痰 
 
8. [多选题]皮水的发病与下列哪些脏腑关系较密切( )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9. [单选题]湿阻肠道,传导失司证,其治法是
  A. 导滞通便 
  B. 通腑泻热 
  C. 宣清导浊 
  D. 通瘀破结 
  E. 理气通脉 
 
10. [单选题]大黄附子汤主治寒实腹痛,所见发热症的机理是
  A. 寒实内结,郁而化热 
  B. 寒邪束表,营卫不和 
  C. 阳明里热,蒸腾于外 
  D. 寒实内结,阳气郁滞,营卫失调 
  E. 寒盛于内,格阳于外 
 
11. [单选题]胸痹轻证见症为
  A. 胸痹缓急 
  B.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C.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D. 胸中气塞,短气 
  E. 胸背痛,喘息咳唾,短气 
 
12. [多选题]“病常自汗出者”的病机是( )
  A. 荣气和 
  B. 卫不谐 
  C. 卫气不与荣气谐和 
  D. 卫气谐 
  E. 荣不谐 
 
13. [单选题]五脏阴阳的根本是( )
  A. 心阴与心阳 
  B. 肝阴与肝阳 
  C. 脾阴与脾阳 
  D. 胃阴与胃阳 
  E. 肾阴与肾阳 
 
14. [单选题]"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下列哪种解释最全面
  A. 口苦、咽干、目眩中的一证 
  B. 少阳主证中的一部分证侯 
  C. 小柴胡汤或然证中的-证 
  D. 往来寒热一证 
  E. 必见往来寒热一证 
 
15. [单选题]为"水之上源"的脏腑是( )
  A. 心 
  B. 肺 
  C. 脾 
  D. 肝 
  E. 大肠 
 
16. [单选题]最先提出中西汇通的医家是( )
  A. 张锡纯 
  B. 唐容川 
  C. 王清任 
  D. 王孟英 
  E. 李时珍 
 
17. [多选题]干姜附子汤证可见下列主症( )
  A. 渴 
  B. 呕 
  C. 身无大热 
  D. 脉沉微 
  E. 昼日烦躁不得眠 
 
18. [多选题]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述,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
  A. 赤欲如赭 
  B. 白欲如盐 
  C. 青欲如蓝 
  D. 上盛则气胀 
  E. 夏日在肤,如鱼之游在波 
 
19. [单选题]某男,35岁。口渴饮水无度,饮一溲一,舌苔薄白,治以五苓散。其治法的理论基础源于
  A.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B.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C.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D. 肺之通调水道 
  E. 以上都不是 
 
20. [单选题]"肝肾同源"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
  A. 同居下焦 
  B. 藏泄互用 
  C. 精血互化 
  D. 阴液互补 
  E. 阴阳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