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妇科学正高卫2025仿真在线题库(L5),更多中医妇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妇科学正高卫2025仿真在线题库(L5),更多中医妇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少阳病是外感热病过程中,由表入里,由寒转热的中间过渡阶段,其病既不同于太阳之表寒,又不同于阳明之里热,其病属于
  A. 表寒里热 
  B. 表里俱热 
  C. 表里俱寒 
  D. 热郁表里之间 
  E. 表热里寒 
 
2. [多选题]厥逆证可见于( )
  A. 乌梅丸证 
  B. 白虎汤证 
  C. 栀子豉汤证 
  D. 茯苓甘草汤证 
  E. 四逆汤证 
 
3. [单选题]男子“天癸”产生的年岁在
  A. 八岁 
  B. 二八 
  C. 三八 
  D. 四八 
  E. 八八 
 
4. [多选题]脏燥的主要症候为( )
  A. 数欠伸 
  B. 常默默 
  C. 寒热往来 
  D. 咽干不渴 
  E. 喜悲伤欲哭 
 
5. [多选题]温病出现胸腹胀痛的因素有:( )
  A. 湿阻 
  B. 积滞 
  C. 血瘀 
  D. 气机失展 
  E. 腑实 
 
6. [多选题]放置宫内节育器的禁忌症有
  A. 月经紊乱 
  B. 生殖器肿瘤 
  C. 生殖器官炎症 
  D. 已妊娠 
  E. 心力衰竭 
 
7. [多选题]脾气不足型崩漏的主要证候有( )
  A. 经血淋漓不断 
  B. 色淡质稀,神疲气短 
  C. 纳呆,面色苍白 
  D. 腰膝酸软,小便清长 
  E. 手足心热,头晕耳鸣 
 
8. [单选题]某女,38岁。慢性腹泻已5年有余。大便溏泻,日2~3次,纳呆,腹胀,四肢乏力,消瘦,舌淡苔白,脉细缓。临床诊断为
  A. 脾阳虚证 
  B. 脾气虚证 
  C. 大肠虚寒证 
  D. 寒湿困脾证 
  E. 以上都不是 
 
9. [单选题]症见潮热便秘,喘促不宁,痰涎壅盛,苔黄滑,脉滑数,右寸实大,使用下列哪一方剂治疗最适合
  A. 调胃承气汤 
  B. 小陷胸加枳实汤 
  C. 桑菊饮加石膏、知母、大黄 
  D. 清燥救肺汤 
  E. 宣白承气汤 
 
10. [多选题]先兆临产的症状有
  A. 假阵缩 
  B. 规律宫缩 
  C. 见红 
  D. 进行性宫口开大 
  E. 胎儿下降感 
 
11. [多选题]带下过多的常见证型有
  A. 脾虚湿盛 
  B. 肾阳虚衰 
  C. 肝肾不足 
  D. 湿热下注 
  E. 热毒蕴结 
 
12. [单选题]患者素体欠佳,常喜热饮,因不慎受凉,腹痛如绞,时腹内肠鸣有声,偶见突起包块似有头足,伴呕吐不能饮食,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舌淡苔白脉沉紧,治用
  A. 大乌头煎 
  B. 大建中汤 
  C. 乌头桂枝汤 
  D. 人参汤 
  E. 大黄附子汤 
 
13. [单选题]据《灵枢·水胀》篇所述,肠蕈是因寒邪客于
  A. 子门 
  B. 肠内 
  C. 肠外 
  D. 子宫门 
  E. 胸腔 
 
14. [多选题]下列与固瘕有关的是( )
  A. 大便初硬后溏 
  B. 腹满硬痛,不大便 
  C. 胃中冷,水谷不别 
  D. 阳明中风 
  E. 阳明中寒 
 
15. [多选题]《傅青主女科》从肝肾论治不孕,创制了
  A. 天郁种玉汤 
  B. 百灵调肝汤 
  C. 养精种玉汤 
  D. 苍附导痰汤 
  E. 温胞饮 
 
16. [多选题]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的含义是( )
  A. 阴虚不能制阳 
  B. 营卫失调 
  C. 卫阳浮盛,营阴失守 
  D. 脉象浮弱 
  E. 正虚邪盛 
 
17. [多选题]虚寒久泻等证多用
  A. 温热性质的药物 
  B. 性味苦温的药物 
  C. 药味酸甘的药物 
  D. 性味苦甘温的药物 
  E. 性味辛温的药物 
 
18. [单选题]久病患者面黄肌瘦,气短懒言,腹满纳呆,不思饮食,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舌暗红少苔,脉沉而涩,治当选用
  A. 薯蓣丸 
  B. 黄芪建中汤 
  C. 小建中汤 
  D. 大黄廑虫丸 
  E.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19. [多选题]《黄帝内经》记载解剖方面妇女内生殖器官包括有
  A. 子门 
  B. 毛际 
  C. 女子胞 
  D. 廷孔 
  E. 阴户 
 
20. [多选题]崩漏患者对止血药的选择,以下错误的是
  A. 清热止血药有地榆、侧柏炭、贯众炭 
  B. 祛痰止血药三七、炒蒲黄、茜草 
  C. 益气摄血药有黄芪、党参、升麻 
  D. 收涩止血药有乌贼骨、煅龙骨、炒丹参 
  E. 温阳止血药有艾叶炭、丹栀炭、旱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