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西医结合儿科(正高)晋升职称在线题库(C4),更多中西医结合儿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西医结合儿科(正高)晋升职称在线题库(C4),更多中西医结合儿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温病固脱法主要指:( )
  A. 益气摄血法 
  B. 益气敛阴法 
  C. 收涩固脱法 
  D. 回阳固脱法 
  E. 以上都不是 
 
2. [多选题]百合地黄汤证、酸枣仁汤证的共同特点是( )
  A. 病因情志所伤 
  B. 病位与心有关 
  C. 病机阴虚内热 
  D. 病症心神不安 
  E. 治法养阴安神 
 
3. [多选题]《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的"筋将惫",具备下列症状( )
  A. 背曲肩随 
  B. 屈伸不能 
  C. 行则偻附 
  D. 转摇不能 
  E. 头倾视深 
 
4. [多选题]欲诊“有过之脉”,最好使病人处于下列哪些状态中
  A. 阴气未动 
  B. 阳气未散 
  C. 饮食未进 
  D. 经脉未盛 
  E. 气血未乱 
 
5. [多选题]《金匮要略》中用以攻逐饮邪的方剂是( )
  A. 厚朴七物汤 
  B. 厚朴大黄汤 
  C. 十枣汤 
  D. 甘遂半夏汤 
  E. 己椒苈黄丸 
 
6. [多选题]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特征有
  A.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B. 持续高热不退 
  C. 血糖明显增高 
  D. 精神差、易惊、肢体抖动 
  E. 血压降低低 
 
7. [单选题]《伤寒论》除重复和佚方外,计有
  A. 110方 
  B. 111方 
  C. 112方 
  D. 113方 
  E. 114方 
 
8. [多选题]哪些因素会影响睡眠质量( )
  A. 饮食 
  B. 情志 
  C. 营卫之气 
  D. 环境 
  E. 阴阳盛衰 
 
9. [多选题]下列哪些症状为清燥救肺汤与沙参麦冬汤所共有( )
  A. 身热 
  B. 口渴 
  C. 干咳 
  D. 气逆而喘 
  E. 苔薄白或薄黄而燥 
 
10. [单选题]太阳病,十日已去,设胸满胁痛者,宜选何方:
  A. 小陷胸汤 
  B. 大陷胸汤 
  C. 大陷胸丸 
  D. 大柴胡汤 
  E. 小柴胡汤 
 
11. [单选题]《金匮要略》论历节病的成因是
  A. 外感风寒湿之气 
  B. 肝肾亏虚,筋骨失养 
  C. 肝肾亏虚,风寒湿侵 
  D. 肝肾不足,寒伤骨髓 
  E. 阳气亏虚,血行不利 
 
12. [多选题]以下选项可以归为一类的是( )
  A. 舌 
  B. 脉 
  C. 笑 
  D. 苦 
  E. 生之本 
 
13.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实证腹满的特点( )
  A. 腹皮绷急 
  B. 腹满时减,复如故 
  C. 腹满减不足言 
  D. 腹满呈持续性 
  E. 腹满拒按 
 
14. [多选题]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
  A. 伤人急速、易犯阳明 
  B. 多以口鼻而入 
  C. 易困阻中焦、阻滞脾胃 
  D. 可逆传心包 
  E. 以肺为病变中心 
 
15. [单选题]当归四逆汤的药物组成为
  A. 当归、干姜、附子、甘草 
  B. 当归、人参、干姜、附子、甘草 
  C. 当归、茯苓、干姜、附子、甘草 
  D. 当归、桂枝、芍药、大枣、甘草、细辛、通草 
  E. 当归、芍药、甘草、吴茱萸、生姜、大枣、桂枝、细辛、通草 
 
16. [单选题]脾约证的脉象是
  A. 脉滑而疾 
  B. 脉沉迟 
  C. 趺阳脉浮而涩 
  D. 脉浮大 
  E. 脉微涩 
 
17. [单选题]《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的“天癸”,其合理解释是
  A. 月经 
  B. 肾中能促进生长发育的物质 
  C. 精子、卵子 
  D. 肾中具有促进生殖功能的物质 
  E. 生长激素 
 
18. [单选题]《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的阳气昼夜消长规律是
  A. “朝则气生,日中气长,夕则气衰,夜半入脏” 
  B. “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 
  C. “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 
  D. 只行于体表,平旦始生,日中最旺,日西收敛 
  E. 以上均不是 
 
19. [单选题]《素问·五藏生成》曰:"指受血而能"
  A. 视 
  B. 步 
  C. 握 
  D. 摄 
  E. 行 
 
20. [单选题]《灵枢·本神》所提出的“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是为了了解
  A. 患病之因 
  B. 精神魂魄之存亡 
  C. 病者的体质 
  D. 病之虚实 
  E. 以上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