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级卫生考试宝典2024肾内科医学高级职称(副高)终极模考试试题(C1),更多肾内科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造成尿细菌定量培养假阳性的因素为
A. 患者为免疫抑制宿主
B. 饮水过多
C. 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
D. 中段尿收集不规范,标本被污染
E. 患者无尿路感染症状
2. [单选题]脾阳虚弱带下过多的治疗原则是( )
A. 健脾益气,固涩止带
B. 健脾益气,清热止带
C. 健脾益气,升清降浊
D. 健脾益气,清热利湿
E. 健脾益气,除湿止带
3. [多选题]关于上尿路结石的临床表现,叙述正确的有
A. 结石可引起钝痛或酸痛
B. 结石越大,越易引起疼痛
C. 可引起肉眼和镜下血尿
D. 伴感染时可有尿频、尿痛等症状
E. 双侧或孤立肾上尿路结石完全梗阻时可无尿
4. [多选题]引起月经先期的主要机理有( )
A. 血热
B. 气虚
C. 血瘀
D. 虚热
E. 血虚
5. [单选题]胃痛的病理特点是( )
A. 肝胃不和,胃气郁滞
B. 胃气上逆,失于和降
C. 胃气郁滞,失于和降
D. 肝郁化火,胃气郁滞
E. 脾胃不和,气机郁滞
6. [多选题]下列关于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治疗正确的是 ( )
A. 早期应用慢作用抗风湿病药
B. 大部分病人用一种慢作用药就可以 阻止关节破坏
C. 可以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
D. 非甾体抗炎药是改善关节症状的一 线药物
E. 不能使用中枢性镇痛药
7. [多选题]推拿手法中的补法应是( )
A. 刺激较强
B. 作用时间较长
C. 刺激较弱
D. 作用时间较短
E. 具有兴奋作用
8. [单选题]慢性肾炎与过敏性紫癜肾炎的鉴别点是
A. 高血压程度
B. 血尿程度
C. 肾功能损害程度
D. 水肿程度
E. 既往过敏性紫癜史
9. [单选题]慢性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改变是
A. 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
B. 肾小管萎缩
C. 肾小球小动脉玻璃样变
D. 肾小球肥大
E. 脏层上皮细胞增生
10. [单选题]尿毒症肺炎主要属于 ( )
A. 变态性
B. 浆液性
C. 化脓性
D. 出血性
E. 纤维素性
11. [单选题]慢性肾衰肾衰竭期是指
A. GFR减少至正常的约25%~50%,血肌酐<450μmol/L
B. GFR减少至正常的约30%~40%,血肌酐高于正常
C. GFR减少至正常的约10%以下,血肌酐>707μmol/L
D. GFR减少至正常的约10%~25%,血肌酐约为450~707μmol/L
E. GFR减少至正常的约50%~80%,血肌酐正常
12. [单选题]一女性患者,30岁,尿常规检查发现异常1年,近三个月出现夜尿增多现象,因而来院就诊,查体发现血压165/110mmHg,建议行肾活检,估计其病变部位为
A. 双肾肾小管和肾间质
B. 双肾肾小管
C. 双侧肾的血管
D. 双侧肾的肾小球
E. 双侧肾的肾间质
13. [单选题]男,28岁,水肿、尿少、血压增高1个月。查:尿蛋白++。RBC++/HP,BUN21mmol/L,Cr 220μmmol/L,诊断为急进性肾炎。肾上腺皮质激素应如何使用 ( )
A. 泼尼松60mg/天,顿服
B. 地塞米松,15mg/天,顿服
C. 泼尼松20mg,每天3次
D. 甲泼尼龙冲击疗法
E. 地塞米松5mg,每天3次
14. [单选题]耳穴"交感"的位置,应在( )
A. 对耳轮下脚外二分之一处
B. 对耳轮下脚内二分之一处
C. 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D. 对耳轮下脚的内上角
E. 对耳轮上脚的外上角
15. [单选题]治疗“激素依赖型”和“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最有效方法是
A. 放弃激素
B. 激素加量
C. 给予雷公藤和吲哚美辛(消炎痛)
D. 给予免疫抑制剂
E. 联合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16. [单选题]多为中空管腔性脏器,共同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的是( )
A. 五脏
B. 六腑
C. 奇恒之腑
D. 奇经八脉
E. 胃、膀胱、心
17. [单选题]具有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联系作用的是( )
A. 别络
B. 经别
C. 奇经
D. 经筋
E. 手少阴心经
18. [单选题]目前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常进行的检查是
A. 肾穿刺
B. 找LE细胞
C. ANA
D. 抗dsDNA抗体
E. 抗Sm抗体
19. [单选题]患者,男性,48岁,反复双下肢浮肿伴血压升高4年,近年常流鼻血,夜尿增多,活动后气短,血红蛋白70g/L,一日前进食后排黑便3次后昏迷,半年前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已治愈,为尽快明确诊断应最先做哪项检查
A. 肝功能
B. 血氨
C. 头颅CT
D. 血糖
E. 血肌酐
20. [多选题]长期应用激素的不良反应是
A. 股骨头无菌性缺血性坏死
B. 药物性糖尿病
C. 骨质疏松
D. 骨髓抑制
E.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