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2025中医外科医学正高专业知识考试试题(AA0)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5-09-27   [手机版]    

2025中医外科医学正高专业知识考试试题(AA0)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5中医外科医学正高专业知识考试试题(AA0),更多中医外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证是( )

A. 心下痞
B. 肠鸣
C. 呕吐
D. 噫气不除
E. 下利


2. [多选题]不适合药物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病症包括有

A. 伴发尿路感染
B. 尿频、尿急症状较重
C. 伴发膀胱结石
D. 伴发镜下血尿
E. 伴发双肾积水


3. [多选题]肠痈症见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烦渴,恶心呕吐,腹胀。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脉洪数。内治法则是

A. 通腑泄热
B. 行气活血
C. 清热解毒
D. 通腹排脓
E. 利湿解毒


4. [多选题]关于肛门直肠疾病描述正确的是( )

A. 血栓外痔好发于截石位3、9点
B. 赘皮外痔好发于截石位6、12点
C. 肛裂好发于截石位3、9点
D. 混合痔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
E. 内痔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


5. [多选题]两感于寒时,第三日的表现有( )

A. 耳聋
B. 囊缩
C. 水浆不入
D. 不知人
E. 死


6. [多选题]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

A. 气血凝滞
B. 经络阻塞
C. 脏腑功能失调
D. 阴阳失调
E. 邪毒外侵


7. [多选题]肛门直肠疾病常见致病因素包括

A. 风
B. 湿
C. 热
D. 血瘀
E. 痰凝


8. [单选题]某女,49岁。神情恍惚,口乱言,常悲戚,答非所问,寸脉细。分析其病机,应为

A. 痰浊痹阻心脉
B. 心阴亏虚,虚火上扰心神
C. 心火亢盛,火热内扰心神
D. 心气不足,神无所归
E. 心血不足,神无所养


9. [多选题]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为

A. 肌无力
B. 腱反身减退或消失
C. 心脏传导阻滞
D. 厌食、腹胀、肠麻痹
E. 反常酸性尿


10. [单选题]《金匮要略》论胸痹、心痛的病机是

A. 上焦阳虚
B. 中焦寒饮
C. 下焦阴邪偏盛
D. 阳微阴弦
E. 经脉痹阻


11. [单选题]"阳明病,口燥,但欲嗽水,不欲咽"的病机是

A. 阳明血瘀
B. 湿热内蕴
C. 伤津不甚
D. 热在血分
E. 热在阳明气分


12.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桂枝加芍药汤与桂枝加大黄汤证的共有症状( )

A. 发热
B. 但头汗出
C. 腹满
D. 腹痛
E. 便秘


13. [单选题]《至真要大论》指出“澄澈清冷,皆属于”

A. 风
B. 寒
C. 暑
D. 湿
E. 热


14. [多选题]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扶助人体阳气的治法包括( )

A. 逸者行之
B. 劳者温之
C. 燥者濡之
D. 损者温之
E. 结者散之


15. [多选题]下列疾病与临床表现间有关的是

A. 骨肉瘤
B. 环跳疽
C. 附骨疽
D. 好发于中老年人
E. 夜间钻子钻孔哦样疼痛


16. [单选题]小青龙加石膏汤证的病机为

A. 寒饮内停、肺气失宣
B. 寒饮郁肺、气机不降
C. 寒饮郁肺、邪郁化火
D. 外寒内饮、饮重于热
E. 外寒内饮、热重于饮


17. [多选题]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多由于

A. 挤压综合征
B. 失血性休克
C. 大面积烧伤
D. 脱水、血容量减少
E. 感染中毒


18. [多选题]胸腔穿刺的进针部位应选择

A. 肋间隙的前部穿刺时,进针部位应选择上、下肋之间刺入
B. 肋间隙的后部穿刺时,进针部位应选择上、下肋之间刺入
C. 在肋角的内侧应选择下位肋的上缘刺入
D. 应选择肋骨的上缘刺入
E. 任何部位


19. [单选题]藿朴夏苓汤和三仁汤均能宣表化湿,但三仁汤较适用于

A. 表湿偏重者
B. 里湿偏重者
C. 湿热并重者
D. 外有表寒,内有湿滞者
E. 湿渐化热者


20. [单选题]《灵枢·天年》指出六十岁人的动态特点是

A. 好坐
B. 好疾行
C. 好徐行
D. 好卧
E. 好走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ne01gd.html
  • 下一篇: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中医外科正高职称历年考试真题集锦(AA0) 复发汗,小便不利者,舌淡苔白,属于“上”的病机是寻常疣外治法宜选用湿温,咽肿溺赤,小便黄赤,苔黄腻,虚静为保# 脉象主病规律# 脉与四时相合# 诊脉独取寸口心# 肺 脾 肝# 肾#温中祛寒,健脾燥湿# 升举脾阳,肺气胀满 饮阻
  •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sbd.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