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医学高级职称(正高)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儿科卫生高级职称(正高)真题案例分析题答案+解析(R2)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5-07-01   [手机版]    

医学高级职称(正高)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儿科卫生高级职称(正高)真题案例分析题答案+解析(R2)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高级职称(正高)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儿科卫生高级职称(正高)真题案例分析题答案+解析(R2),更多中西医结合儿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肺手太阴之脉"气盛有余"和"气虚"时均会出现的症状是

A. 口热舌干
B. 振振洒寒
C. 喉痹
D. 肩背痛
E. 鼽衄


2. [单选题]《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 谋虑出焉
B. 伎巧出焉
C. 神明出焉
D. 喜乐出焉
E. 治节出焉


3. [多选题]温病邪在气分的热型有( )

A. 身热不扬
B. 壮热不寒
C. 寒热往来
D. 身热夜甚
E. 日晡潮热


4. [单选题]《金匮要略》将黄疸病以()分类

A. 病因
B. 湿热程度
C. 黄色明晦
D. 性别
E. 病机


5. [单选题]《灵枢·天年》指出六十岁人的动态特点是

A. 好坐
B. 好疾行
C. 好徐行
D. 好卧
E. 好走


6. [单选题]《百病始生》所言,形成积证的病因除下列哪一项外均是

A. 外感寒邪
B. 起居失调
C. 饮食不节
D. 忧思太过
E. 房室不节


7. [单选题]太阳病发汗后,脉由浮变为沉迟,而仍身疼痛,当治以

A. 小建中汤
B. 桂枝汤
C. 四逆汤
D.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E. 桂枝附子汤


8. [多选题]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述,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

A. 赤欲如赭
B. 白欲如盐
C. 青欲如蓝
D. 上盛则气胀
E. 夏日在肤,如鱼之游在波


9. [多选题]《素问·脉要精微论》辨五色“不欲”的表现是

A. 地苍
B. 蓝
C. 黄土
D. 重漆色
E. 如白裹朱


10. [多选题]暑温身热已退,汗出不止喘喝欲脱,脉散大,其治法为( )

A. 清热涤暑
B. 益气敛津
C. 滋养肺胃
D. 生脉固脱
E. 填补真阴


11. [单选题]《素问·热论》认为伤寒病已满三日的治疗方法是

A. 汗法
B. 利尿法
C. 解毒法
D. 通便法
E. 泄法


12. [单选题]一般不用于治疗胸痹病的方剂是

A. 枳实薤白桂枝汤
B. 薏苡附子散
C. 栝蒌薤白半夏汤
D. 惹苡附子败酱散
E. 人参汤


13. [多选题]风温肺热发疹的病机是( )

A. 邪热深入营分
B. 热壅肺经气分,宣降失常
C. 肺经燥火伤络
D. 热邪波及营络
E. 肺经气分热炽


14. [单选题]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治疗的先后缓急是

A. 先活血止痛,后温化寒湿
B. 先温中补虚,后养血通络
C. 先和解少阳,后温中补虚
D. 先温中补虚,后和解少阳
E. 以上都不是


15. [多选题]烂喉痧的典型舌象( )

A. 舌紫晦而干
B. 舌红赤、有珠状突起
C. 舌红绛起刺,状如杨梅
D. 舌绛干起剌,状如杨梅
E. 舌质纯绛鲜泽


16. [多选题]仲景认为产妇喜汗出是因为( )

A. 外感风邪
B. 气虚不固
C. 里热熏蒸
D. 亡阴血虚
E. 阳气独盛


17. [单选题]半夏厚朴汤证的病机是

A. 气血郁滞
B. 痰饮阻滞
C. 肝气郁结
D. 痰凝气滞
E. 阴虚火旺


18. [单选题]春温后期阶段的选方用药,下列哪项是不妥的

A. 真阴亏损用加减复脉汤
B. 阴虚火炽用黄连阿胶汤
C. 邪留阴分用青蒿鳖甲汤
D. 阴虚动风用大定风珠
E. 阴液亏损用沙参麦冬汤


19. [单选题]发热,咳喘,痰黏不爽,汗出,口渴,胸闷胸痛,舌红,苔黄,脉数。其辨证为

A. 邪热壅肺
B. 痰热结胸
C. 暑伤肺络
D. 燥热伤肺
E. 水饮停肺


20. [单选题]下述何者为大承气汤服法

A. 少少温服之
B. 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C. 温顿服
D. 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E. 分温再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neg2yr.html
  • 下一篇:没有了
  • 在线题库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sbd.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