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疾病控制学副高卫笔试考试试题(X6),更多疾病控制(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疾病控制学副高卫笔试考试试题(X6),更多疾病控制(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欲编制某地医某特定人群的寿命表,需利用该人群的
  A. 总死亡数 
  B. 总死亡率 
  C. 人口年龄构 
  D. 年龄别死亡率 
  E. 不同性别的死亡率 
 
2. [单选题]研究理论流行病学的最终目的是
  A. 研究疾病流行规律 
  B. 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C. 建立与实际相符的模型 
  D. 控制疾病流行 
  E. 从理论上提出疾病的防治决策和措施 
 
3. [单选题]所谓潜伏期是指
  A. 病人受感染至发病早期的时间 
  B. 病人发病早期至恢复的时间 
  C. 病人发病至恢复的时间 
  D. 病人受病原体侵袭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 
  E. 病人受感染至恢复的时间 
 
4. [多选题]霍乱弧菌的细菌学特点是
  A. 革兰染色阴性弧形菌 
  B. 有鞭毛,运动活泼,在悬液镜检时可见有梭状运动 
  C. 碱性蛋白胨培养基中能迅速繁殖 
  D. 粪便直接涂片染色弧菌呈鱼群状排列 
  E. 可以产生血凝素、神经氨酸酶 
 
5. [单选题]乳母长期营养不良,乳汁中成分含量改变较显著的是
  A. 铁 
  B. 钙 
  C. 维生素D 
  D. 乳糖 
  E. 蛋白质 
 
6. [单选题]碘缺乏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之处在于
  A. 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 
  B. 造成腹泻 
  C. 引起关节疾病 
  D. 引起心脏病 
  E. 造成智力损伤 
 
7. [单选题]下列哪种疾病在我国呈现上升趋势
  A. 肥胖 
  B. 食管癌 
  C. 糖尿病 
  D. 高血压 
  E. A+C+D 
 
8. [单选题]国际已经公认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不包括:
  A. 超重和肥胖 
  B. 饮酒 
  C. 膳食高盐、低钾 
  D. 遗传因素 
  E. 吸烟 
 
9. [单选题]引起猩红热的病原菌主要是
  A.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B. A群溶血性链球菌 
  C. B群溶血性链球菌 
  D. D群溶血性链球菌 
  E. 丙型链球菌 
 
10. [多选题]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有
  A. 随机数字表法 
  B. 分层法 
  C. 抽签法 
  D. 抓阄法 
  E. 机械法 
 
11. [单选题]腮腺炎一般的特异性预防措施是
  A. 腮腺炎灭活疫苗免疫 
  B. 腮腺炎重组疫苗免疫 
  C. 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免疫 
  D. 腮腺炎纯化疫苗免疫 
  E. 腮腺炎多价疫苗免疫 
 
12. [单选题]乙型脑炎的三大主要症状是
  A. DIC、昏迷,呼吸衰竭 
  B. 高热、DIC呼吸衰竭 
  C. 高热、抽搐、呼吸衰竭 
  D. DIC、抽搐、呼吸衰竭 
  E. 高热、DIC、昏迷 
 
13. [单选题]弓形虫的中间宿主是
  A. 跳蚤 
  B. 蚊 
  C. 钉螺和人 
  D. 白蛉 
  E. 人、猪、羊、鼠和禽类 
 
14. [单选题]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的目标包括
  A. 全面降低人群中危险因素水平,控制和降低发病率 
  B. 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监测系统,不断提供疾病和危险因素走向的信息 
  C. 对防治规划的制定、组织实施和效果进行评价 
  D. 对筛选出的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以延缓和减少其发病的可能 
  E. 以上都包括 
 
15. [单选题]计量资料编制频数表时,一般分组数目为
  A. 5~10组 
  B. 8~15组 
  C. 10~15组 
  D. 15~20组 
  E. 随便分几组 
 
16. [单选题]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不包括
  A. 促进健康 
  B. 预防疾病 
  C. 预测疾病 
  D. 康复服务 
  E. 治疗疾病 
 
17. [单选题]在蚊体内发育繁殖,而且侵入雌蚊卵巢,经卵传至下一代的病原体是
  A. 疟原虫 
  B. 乙脑病毒 
  C. 微丝蚴 
  D. 登革热病毒 
  E.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18. [单选题]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A. 野生犬 
  B. 家养犬 
  C. 野生猫 
  D. 家养猫 
  E. 家养兔 
 
19. [多选题]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可产生( )
  A. 水肿 
  B. 湿 
  C. 痰 
  D. 饮 
  E. 便溏 
 
20. [单选题]研究应变量y不同取值的概率与自变量x之间关系应建立
  A.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B. 主成分回归模型 
  C. 因子分析模型 
  D. logistic回归模型 
  E. 主成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