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妇女保健医学职称正高2024历年真题及答案(V4),更多妇女保健(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妇女保健医学职称正高2024历年真题及答案(V4),更多妇女保健(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实证闭经的常见证型有( )
  A. 气滞血瘀 
  B. 湿热下注 
  C. 寒凝血瘀 
  D. 痰湿阻滞 
  E. 肝郁气滞 
 
2. [多选题]工具避孕方法的避孕原理有
  A. 阻止精卵结合 
  B. 阻止精子进入宫腔 
  C. 干扰受精卵着床 
  D. 影响输卵管内的精子活动度 
  E. 改变宫颈黏液性状 
 
3. [单选题]痰浊头痛的特点是( )
  A. 头重如裹 
  B. 头痛如裂 
  C. 头痛而空 
  D. 头痛而晕 
  E. 头痛昏蒙 
 
4. [多选题]妊娠期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原则包括
  A. 卧床休息 
  B. 保持每天尿量在1500ml以上 
  C. 首选对革兰阳性杆菌有效同时对胎儿、新生儿无不良影响的抗生素 
  D. 若为无症状性菌尿,药物治疗2周为1个疗程 
  E. 若为症状性肾盂肾炎,药物治疗4周为1个疗程 
 
5. [多选题]关于分娩期的护理,叙述正确的是
  A. 测体温、脉搏每日2次 
  B. 第一产程,每4~6小时在宫缩间歇时测血压 
  C. 胎头已入盆,可在室内活动 
  D. 注意补充热量和水量 
  E. 每2~4小时排尿1次 
 
6. [多选题]不属于孕产妇死亡原因的是
  A. 产后出血 
  B. 子痫 
  C. 产后34天意外事故 
  D. 孕5个月癫抽搐窒息死亡 
  E. 孕中期车祸死亡 
 
7. [多选题]和中骨盆狭窄有关的
  A. 坐骨棘内突 
  B. 骶骨岬前突 
  C. 坐骨切迹<2横指 
  D. 骶骨平直 
  E. 骨盆侧壁内聚 
 
8. [单选题]腰痛的致病之本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肾虚 
  D. 脾虚 
  E. 血瘀 
 
9. [单选题]阳水病证属风水泛滥者,其最佳选方是( )
  A. 麻黄汤 
  B. 五苓散 
  C. 越婢加术汤 
  D. 疏凿饮子 
  E. 实脾饮 
 
10. [多选题]导致生殖器官炎症的微生物有
  A. 衣原体 
  B. 细菌 
  C. 真菌 
  D. 原虫 
  E. 病毒 
 
11. [多选题]推拿手法中的补法应是( )
  A. 刺激较强 
  B. 作用时间较长 
  C. 刺激较弱 
  D. 作用时间较短 
  E. 具有兴奋作用 
 
12. [多选题]由于妊娠期生理的变化,正常孕妇易患的疾病有
  A. 缺铁性贫血 
  B. 右侧急性肾盂肾炎 
  C. 下肢及外阴静脉曲张 
  D.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E. 子宫肌瘤 
 
13. [多选题]关于绝育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使精子不能进入宫腔 
  B. 使精子与卵细胞不能相遇 
  C. 为可逆性的绝育措施 
  D. 需要结扎双侧输卵管 
  E. 结扎术后偶有再孕的发生 
 
14. [多选题]止带方的药物组成有( )
  A. 茯苓、猪苓 
  B. 车前子、泽泻 
  C. 茵陈、黄柏、栀子 
  D. 丹皮、赤芍、牛膝 
  E. 生地、黄芩、木通 
 
15. [多选题]导致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包括
  A. 胎盘、胎膜残留 
  B. 蜕膜残留 
  C. 子宫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全 
  D. 剖宫产术后子宫伤口裂开 
  E. 产褥感染 
 
16. [多选题]属于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组织类型有
  A. 畸胎瘤 
  B. 无性细胞瘤 
  C. 内胚窦瘤 
  D. 颗粒细胞瘤 
  E. 纤维瘤 
 
17. [单选题]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自古以来人们习惯把中药称为( )
  A. 本草 
  B. 青草药 
  C. 方剂 
  D. 天然药物 
  E. 生物药物 
 
18. [单选题]湿邪致病可见尿少、水肿等症的主要原因是( )
  A. 湿性趋下,水湿易滞于下肢 
  B. 湿性重浊 
  C. 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 
  D. 湿性黏滞,排泄不畅 
  E. 湿性黏滞,疾病缠绵难愈 
 
19. [单选题]寒邪伤人,出现脘腹冷痛、呕吐等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
  A. 寒性凝滞,气血流行不利 
  B.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C. 寒性收引,气血凝滞不通 
  D. 寒性收引,经脉拘急 
  E. 寒性黏滞,气机不畅 
 
20. [多选题]臀位在妊娠期的矫正
  A. 膝胸卧位 
  B. 激光照射至阴穴 
  C. 艾灸至阴穴 
  D. 外倒转术 
  E. 内倒转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