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级卫生职称考试宝典中医针灸科主治医师免费模拟考试试题(W4),更多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级卫生职称考试宝典中医针灸科主治医师免费模拟考试试题(W4),更多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 五脏之气的充盛 
  B. 天癸的形成 
  C. 水谷的摄入 
  D. 肾气的充盛 
  E. 三焦的气化 
 
2. [单选题]关于现病史,以下哪项说法不正确
  A. 内容包括主诉 
  B. 是病史资料中最主要的部分 
  C. 是发病全过程的资料 
  D. 内容包括伴随症状 
  E. 内容包括病因及诱因 
 
3. [单选题]湿热郁蒸肌肤可见
  A. 白痦 
  B. 黄疸 
  C. 神志昏迷 
  D. 肌肤发疹 
  E. 大便下血 
 
4. [单选题]据《素问·热论》,其满三日者当用
  A. 泻下之法 
  B. 泄热之法 
  C. 发汗之法 
  D. 涌吐之法 
  E. 和解之法 
 
5. [单选题]最早记载"九针"的著作是( )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针灸甲乙经》 
  D. 《针经指南》 
  E. 《针灸大成》 
 
6. [单选题]《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夏脉如( )
  A. 如鱼之游在波 
  B. 泛泛乎万物有余 
  C. 蛰虫将去 
  D. 蛰虫周密 
  E. 君子居室 
 
7. [单选题]据《素问·热论》,巨阳为诸阳主气,是因其脉连于
  A. 风池 
  B. 风府 
  C. 百会 
  D. 大椎 
  E. 阳维 
 
8. [单选题]足阳明胃经的络穴是
  A. 内庭 
  B. 上巨虚 
  C. 解溪 
  D. 丰隆 
  E. 足三里 
 
9. [单选题]辛温解表药大多归经是
  A. 心,肺 
  B. 肺,膀胱 
  C. 肺,肝 
  D. 脾,胃 
  E. 肺,脾 
 
10. [单选题]治湿温病湿浊蒙蔽清窍所致窍闭神昏,首选药组是
  A. 藿香、佩兰 
  B. 砂仁、豆蔻 
  C. 郁金、明矾 
  D. 郁金、石菖蒲 
  E. 牛黄、地龙 
 
11. [单选题]据《素问·评热病论》,风厥的治疗应“表里刺之”,其中“里”是指
  A. 五脏 
  B. 阴分 
  C. 少阴 
  D. 厥阴 
  E. 太阴 
 
12. [单选题]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功效的药物是
  A. 大腹皮 
  B. 苦楝皮 
  C. 槟榔 
  D. 麦芽 
  E. 川楝子 
 
13. [单选题]患者,男,60岁。主诉心胸憋闷疼痛,并放射至肩背,心悸怔忡,有恐惧感,舌紫有瘀点苔白,脉沉细涩。其病机是
  A. 心血亏虚 
  B. 肝血不足 
  C. 心阳偏衰 
  D. 心阴虚亏 
  E. 心血瘀阻 
 
14. [单选题]治疗心绞痛的主穴,除心俞、厥阴俞外,还有
  A. 外关、郄门、阴郄、膻中 
  B. 内关、合谷、太冲、膻中 
  C. 内关、郄门、阴郄、膻中 
  D. 外关、合谷、太冲、膻中 
  E. 外关、内关、合谷、太冲 
 
15. [单选题]治疗寒湿痹证,骨节疼痛,宜选用的药物是
  A. 附子 
  B. 干姜 
  C. 高良姜 
  D. 细辛 
  E. 吴茱萸 
 
16. [单选题]下列有关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B. 便于管理传染源 
  C. 可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给他人 
  D. 根据传染病的平均传染期来确定隔离期限 
  E. 某些传染病患者解除隔离后尚应进行追踪观察 
 
17. [单选题]久服较大剂量后,每易引起水肿的药物是
  A. 山药 
  B. 甘草 
  C. 大枣 
  D. 黄精 
  E. 玉竹 
 
18. [单选题]初级卫生保健是由
  A.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主持召开的国际会议提出的 
  B.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主持召开的国际会议提出的 
  C. 世界卫生组织和人口基金会联合主持召开的国际会议提出的 
  D. 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主持召开的国际会议提出的 
  E. 世界银行和人口基金会联合主持召开的国际会议提出的 
 
19. [单选题]正常的Q波振幅应小于同导联中R波的多少
  A. 1/2 
  B. 1/3 
  C. 1/4 
  D. 1/5 
  E. 1/6 
 
20. [单选题]下列经脉中,与阳维脉循行最为密切的是( )
  A. 督脉 
  B. 足太阳膀胱经 
  C. 足厥阴肝经 
  D. 足少阳胆经 
  E. 足太阴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