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口腔正畸医学职称正高专业考试试题(I2),更多口腔正畸(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口腔正畸医学职称正高专业考试试题(I2),更多口腔正畸(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多属( )
  A. 肾精久耗 
  B. 肾阳亏虚 
  C. 水饮内停 
  D. 血瘀日久 
  E. 寒湿带下 
 
2. [单选题]阴虚发热的临床主要表现为( )
  A. 恶寒发热 
  B. 骨蒸潮热,五心烦热 
  C. 生气后发热 
  D. 劳累后发热 
  E. 面部烘热 
 
3. [多选题]反映胆汁淤积的血清酶有
  A.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B. 5′-核苷酸酶 
  C.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D. 碱性磷酸酶 
  E. γ-谷氨酰转移酶 
 
4. [多选题]预防局麻药中毒的必要原则中,下列哪些正确
  A. 避免局麻药直接注入血管内 
  B. 注意局麻药的用药总量 
  C. 注意局麻药推注速度 
  D. 注意局麻药的浓度 
  E. 注射局麻药前给镇静剂 
 
5. [多选题]可使血清尿素氮升高,但肌酐不升高的有
  A. 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前性少尿 
  B. 上消化道出血 
  C. 严重创伤 
  D. 高蛋白饮食 
  E. 甲状腺功能亢进 
 
6. [多选题]为使戴用全口义齿后上唇有较理想的丰满度,排牙时应做到
  A. 上尖牙唇面距腭皱侧面约10.5mm 
  B. 老年患者上尖牙顶连线与切牙乳突后缘平齐 
  C. 一级患者上前牙切缘在上唇下露出2mm 
  D. 排成浅覆鸦,浅超鸦 
  E. 上前牙唇面距切牙乳突中点约8~10mm 
 
7.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制作个别托盘的适应证
  A. 牙槽嵴有散在的骨尖 
  B. 无合适的成品托盘 
  C. 取无牙颌的印模 
  D. 牙槽嵴两侧吸收不一致 
  E. 余留牙伸长明显 
 
8. [单选题]以下选项中,不是心悸病因病机的是( )
  A. 心血瘀阻 
  B. 心血不足 
  C. 阴虚火旺 
  D. 心阳不振 
  E. 痰饮凝心 
 
9. [多选题]以下选项中,痈的临床特点有( )
  A. 起病缓慢 
  B. 易肿 
  C. 易脓 
  D. 易溃 
  E. 易敛 
 
10. [单选题]迟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来迟缓,一息不足( )
  A. 二至 
  B. 三至 
  C. 四至 
  D. 五至 
  E. 六至 
 
11. [单选题]内伤发热,肢体或躯干有固定痛处或肿块,舌质青紫,脉涩为( )
  A. 气郁发热 
  B. 气虚发热 
  C. 阴虚发热 
  D. 瘀血发热 
  E. 湿阻发热 
 
12. [多选题]下列那些选项符合天疱疮的临床损害特征
  A. 揭皮试验阳性 
  B. 尼氏征阳性 
  C. 针刺反应阳性 
  D. 探针试验阳性 
  E. 张力性大疱 
 
13. [多选题]"水"性具有的特征包括( )
  A. 受纳 
  B. 寒凉 
  C. 滋润 
  D. 向下 
  E. 静藏 
 
14. [单选题]气阴两伤证的主方是( )
  A. 八珍汤 
  B. 生脉散 
  C. 六味地黄丸 
  D. 四物汤 
  E. 肾气丸 
 
15. [多选题]经络学说指导疾病的诊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两胁痛,多是肝胆病变 
  B. 缺盆中痛,多是肺的病变 
  C. 前额疼痛,多与阳明经病有关 
  D. 头两侧疼痛,多与少阳经病有关 
  E. 巅顶疼痛,多与太阴经有关 
 
16. [单选题]六淫致病,最容易引起疼痛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燥邪 
  E. 火邪 
 
17. [多选题]关于正畸疼痛正确的解释是
  A. 年龄越大疼痛越明显 
  B. 疼痛与年龄有关 
  C. 女性患者疼痛明显,疼痛持续时间长 
  D. 矫治力越大疼痛越明显,疼痛持续时间长 
  E. 牙根越长疼痛越明显 
 
18. [单选题]过怒主要影响的功能是( )
  A. 呼吸功能 
  B. 藏血功能 
  C. 疏泄功能 
  D. 经气功能 
  E. 运化功能 
 
19. [多选题]关于箭头卡环,叙述正确的是
  A. 多用于磨牙,也可用于前磨牙、尖牙和切牙上 
  B. 用在牙冠尖、倒凹较小者可将两箭头伸进邻间隙内 
  C. 多用直径0.7~0.8mm的不锈钢丝完制 
  D. 称ms卡环 
  E. 连接体埋入基托内的部分应离开模型组织面0.1mm 
 
20. [多选题]脊柱侧凸可分为
  A. 骶段侧凸 
  B. 胸腰段联合侧凸 
  C. 腰段侧凸 
  D. 胸段侧凸 
  E. 颈段侧凸